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J)重庆市九龙坡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唐)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③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初事隋,太宗时累拜尚书右仆射,即尚书省长官。③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④正: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       ②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④上诘之,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下列对【甲】【乙】二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借此希望统治者能知人善任,才尽其用。 B、甲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两句,具体描绘千里马未遇见伯乐时的可悲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C、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三句运用了排比手法,从三个方面分别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封德彝没能及时举荐人才,却以天下没有奇才来搪塞,当即受到唐太宗的批评,他内心非常惭愧。
(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唐太宗对待人才各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②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③,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八年级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

        [注释]①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③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②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 , 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③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擿(tī):挑出。②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③高第: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④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⑤论次:论定编次。⑥交构:相互构陷。⑦陵藉:凌辱怠慢。⑧繇:同“由”,自,从。⑨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⑩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