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0年九年级语文学情调研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 1月2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了2019年度获奖的科技工作者。

    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33名科学家散发着耀眼星光,刷新着中国创造的高度。他们从不夸夸其谈,始终身揣矢志不移、赶超先进的家国情怀;他们从不人前争名,始终坚守心无旁骛、严谨务实的初心;他们从不艳羡闪耀荧屏,始终砥砺迎难而上、携手攻关的脚步。这些中国脊梁,在中国科技创新高原上顶起一座座高峰,激发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富民之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攀科技高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从中国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天眼FAST落成启用,到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雪龙2”号首航南极、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等。

    (材料二)

    漫画

   

    背景: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青藏高原施工区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气候复杂多变,平均氧气含量还不到内地的60%,一半以上区域为不适合人居住的“生命禁区”。

    (材料三)

    青春的姿态

    王子潇

    ①“妈,第一批,总得有人上吧。”这是2020年1月7日,朱庭萱接到支援金银潭医院任务后,在电话里劝母亲时说的一句话。作为首批支援的年轻护士,家人的担心可想而知。但身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名“90后”护士,朱庭萱没有退缩,没有逃避,坚定奔赴一线。

    ②这样的故事,在这次防控疫情大考中,并不鲜见。民警燕占飞,雨中值守武汉火神山医院;志愿者郑能量,大年初一驱车数百公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帮助运送医疗物资……他们用自己辛劳无私的付出,为武汉抗疫贡献一份力。而他们,有着两个鲜明的共性——都是正值青春的“90后”;都在祖国最需要处激扬青春力量,在危难关键时刻彰显青年担当。

    ③在一些人的印象里,“90后”与“担当”二字还难以画等号。“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太年轻”……这样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听到。在现实生活里,“80后”渐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甚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80后”相比,“90后”似乎还略显稚嫩。

    ④然而,对于听着流行音乐、伴随互联网长大的“90后”而言,人们眼中的“自我”和“个性”,只是这代人表面的标签,那发自心底的浓浓爱国之情,那敢闯敢拼、不畏艰险的担当精神,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代人。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4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里,12000多名是“90后”,甚至很多是“95后”,他们逆行出征,只为救助更多患者,不负医者使命……这些“90后”们用行动证明,自己是靠得住、顶得上、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青年一代。

    ⑤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积极寻找磨砺自己的机会,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书写壮丽青春,正成为当代青年的普遍共识。在边疆哨所、贫困山村、抗疫一线……“80后”“90后”,甚至“00后”,正以昂扬的姿态奔向火热一线,如烈火试真金,努力锻造自己。“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几〇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能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够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⑥与其说青春是一种年龄阶段,不如说青春是一种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对于奋斗不息、心怀使命的人来说,青春从未流逝。前不久一条钟南山院士为袁隆平院士颁奖的视频,引得无数人为之动容。人们称他们为别样“80后”和“90后”,称他们为“医食无忧”组合。这是因为,他们虽年事已高,但是为了群众的生命健康、粮食安全,仍然辛劳奔波、奋斗不止。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院士连夜奔赴武汉。84岁的他,依旧征战一线,只因有着心系百姓、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奔波的脚步留下执着向前的足迹,那是别样“80后”的奋斗印记。袁隆平院士,鲐背之年自我调侃是“90后”,不仅依旧坚守在科研一线,更始终怀着“禾下乘凉、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逐梦路上,永远是青春的身影,这份一心为民、坚定拼搏的担当精神,任时光流转,也终不褪色。

    ⑦如果青春有模样,那最美的模样,当是勇于担当、奋力向前的姿态。愿这份青春的姿态,能伴你我到永远。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02日,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②有人给材料二的漫画拟写了两个标题,结合材料一的阅读体验,你认为哪个最合适?并说说理由。

①高原脊梁         ②天路

(2)、阅读材料三第⑥段中两则别样“80后”和“90后”的事例,分析其作用。
(3)、请选出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从报道形式上来看,材料一属于通讯。 B、材料三的标题“青春的姿态”是本文的论题。 C、材料三中肯定、赞扬的是一种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 D、材料二在背景信息中用大量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青藏铁路建设条件的恶劣,反衬出铁路工作者形象的高大。
(4)、阅读三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青春的姿态”。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这样的中国人
         ①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②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③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④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⑤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⑥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⑦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⑧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⑩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⑪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⑫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⑬我不知道。
       ⑭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⑮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⑯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⑰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⑱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⑲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窦光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___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2期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

张贺

    2016年3月15日下午,李世石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对战第五局,最终李世石投子认输。这场举世瞩目的围棋对战以人工智能对人类4:1的结局落下帷幕。

    以往人们认为“机器只会计算不会学习”“计算机只能听从人类的指令而不会创造”,如今在AlphaGo的胜利面前,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学习、思考、创造不再是人类的专利,计算机完全可以具备这些被视为人类专属特征的能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是机器能完成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担任,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人类视为独占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如音乐、小说、诗歌等也不可能幸免。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实际上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使计算机学会了自主创作乐曲,模仿巴赫、莫扎特、肖邦风格的“古典音乐”,就连资深乐迷都难辨真伪。IBM的工程师教会了一台名为WATSON的电脑自创菜谱,其食材和组合方式、烹制方法均是人类从未想过的,据品尝过的人说“味道不错”。

    如果90%的工作都能由智能机器代替人做,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呢?

    尽管人工智能未来会极其强大,但有一个环节取代不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一类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工智能擅长解决前者,而后者只能靠人自己去解决。举个例子,在今年2月武汉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有位老父亲替大学生儿子去应聘。很显然,不管这个大学生如何优秀,用人单位都不太可能考虑聘用他。因为除了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还看中其他素质——理解力、沟通力,认真、坚韧、献身精神这些对团队成功至关重要的素质必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才能感知与评价。

    计算机写出的乐曲再美妙、人工智能烹制出的美食再可口,也很难给人情感上的触动,因为其背后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人。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和创造的最终是人而不是机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而人所要解决的是“从零到一”的问题。没有“从零到一”这个环节,就不会有“从一到无穷”的发展。人工智能能“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仍旧是人类的特权。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答案也许就是:人有人性。人性是推动人类超越自己的内在动力。因此,未来最具创造力的人和民族一定是在人性的丰富与深刻程度上领先的人和民族。

    在李世石与AlphaGo的世纪对战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段子是,电脑:“你明知一定会输给我,为什么还不投降?”人类:“笨蛋,因为我是人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骈枝的苦恼

余显斌

    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十分难看。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惊叫道:“呀,你咋长了六根手指哎?”

    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

    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让医生做手术,因为怕痛。

    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经常的,他爱把左手插在袋中,从不伸出来,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的,他一个人呆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

    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的,把满天幸福四处张扬。

    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笑着,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笑完道:“我们师生都在这儿傻乐着,别人看见了,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她的笑不为别的,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

    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了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的一笔从作业的上面斜斜地划到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他望着她,噘着嘴很不高兴地问道:“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

    她指着那笔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个指甲剪,准备修剪指甲。她看见了,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他嘛。

    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道:“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威,他走了后门儿,照顾你的。”

    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的赞美,一颗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也笑了一下。

    渐渐的,他也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到操场上,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不小心,踢球时,一脚踢在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只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不过,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着头,满是同情地望着她,还有她槐花一样洁净的微笑。

    她仍是笑笑的,转过身走了。

    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竟然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

    他想,和她相比,自己要幸福多了,仅仅是多了一根手指,为什么不向她学,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面对自己的不同。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时,她没有到。谈着往事,当他谈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根本没安装假肢,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上面青了一块,很痛很痛的,甚至流了泪。

    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也就成了整个宿舍女生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的眼前又一次出现她的样子,还有她清亮的笑。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10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的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而父母对他的

    “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了。第二天,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 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新埋葬了羊羔。

    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之一。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妈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我很好奇,若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城,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⑧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墙”,竟蹬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我和战友不禁窃笑。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钢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⑨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               

    ⑩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妈频频挥手,好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百米障碍场苦练。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

    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注释)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赏美文·学写作”的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赏读《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请你完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