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南平市2020年6月初中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南极的初见》,完成下面小题。

南极的初见

    ①“我先问你,去南极干啥?”往返三万公里的船票、机票全部订好,出发前好友张宇问我,想不到还是把我问住了。

    ②当我与酷爱摄影的好友们辗转到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登上前进号邮轮的第二天,答案就犹如眼前没有边际的海水一样,不可阻挡地涌入脑海。

    ③碧绿,鹅黄,褐色……没想到第一次登南极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

    ④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没有一棵枝干笔挺,都是朝一个方向倾斜,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⑤这就是立夏时节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⑥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我们。为了把食物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滑落,可肥胖的身躯能够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安静地趴窝。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⑦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万物适应和共享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⑧在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我呈上了两个问题:“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一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乘客来信,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⑨奥莱·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都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对50次穿越号称死亡地带的德雷克海峡他面无惧色;他展示了自己腕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

    ⑩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出不同的光芒,在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的奇异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⑪离开冲锋舟,在冰天雪地中安扎帐篷。躺在夜空下,一种无边无际的安静席卷着我,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

    ⑫想起这一路,真的让我体验到了“不可名状的美”,那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4月10日14版《南极的初见》。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好友对“我”南极之行的疑问作为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第⑤段中“厚厚的防寒服”与“春色”形成反差,衬托出极地的春天依然寒冷。 C、第⑩段“梦幻?童话?”两个问号,写出“我”看到冰块色彩变化时的茫然无措。 D、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我”初到南极的所见所感,写出初见南极的惊艳与欣喜。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

(赏析句子)

②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安静地趴窝。(赏析加点词语)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我”南极行体验到的“不可名状的美”?请简要概括。
(4)、你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阐述。
(5)、文章第⑨段为什么要详细写船长的家庭情况?请简要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超级坚强动物
      ①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什么?最近,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无人太空舱所得的航天实验数据发现,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清楚的水熊虫。
      ②2007年9月,一批水熊虫搭载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光子-M3”无人飞船进入太空,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研究人员希望用一些容易生存的物种,来测定太空中严酷环境下的生物反应。他们选择了两种水熊虫——大黄水熊虫和小斑水熊虫进入太空舱。10天之后,在能够立即让人类和其他绝大多数生命体丧命的太空环境中,所有大黄水熊虫和大部分小斑水熊虫都未能通过测试,牺牲在茫茫太空之中。但有10%的小斑水熊虫尽管停止了一切生物活动,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活生生地回到地球,成为了“航天英雄”。
  ③太空的真空和低温对于许多可以休眠的生物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它们最怕的是太空中的超强辐射。比如太空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地表的1 000倍,在太空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大黄水熊虫的一些细胞遭受紫外线灼伤而坏死,从而导致大黄水熊虫死亡。在完全开放的太空,只有10%的小斑水熊虫能够忍受如此极端的考验。存活下来的小斑水熊虫在结束太空之旅后,甚至仍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产下了一些“水熊虫宝宝”。            
      ④研究人员推测,小斑水熊虫肯定有一种独特的细胞机制可以修复辐射造成的伤害,或者它们有办法直接抵御太阳辐射。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这类恶劣条件下存活的动物。这种虫子居然能在真空、超低温和强太阳辐射等多重极端恶劣环境下生存10天。
      ⑤除此之外,水熊虫在地球上的超强忍耐力也早就为科学家所熟知。水熊虫虽然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它们有超强的耐旱能力,能够进入脱水状态。当栖息环境处于干燥状态时,它们停止所有新陈代谢,处于一种假死的休眠之中,甚至能这样“假死”数十年,直到有一滴水来唤醒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了解再生纸

    ①再生纸是以废纸(又称二次纤维)为原料(或主要原料)而生产出来的纸张。目前,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浆,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

    ②在1990年,日本就规定普通期刊纸、复印纸、报表用纸等一律使用再生纸,在这些纸品中,废纸浆的比例不得少于70%,美国则要求从19年起白宫采购的所有办公用纸和生活用纸,其原料中必须含有30%以上的废纸浆成分。之所以出现这种“众口不一”的情况,是因为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对再生纸中废纸浆使用比例的一个明确规定。

    ③由于废纸的来源广,因此再生纸中的废纸浆应该是我规定的指标回收所得,再经过清洁、脱墨等工序处理后的纸浆,而不应该是随意捡来的废纸。考虑到生产再生纸的技术水平,也为了促进再生纸产业的发展和环保纸的推广与使用,我国再生纸中含有的废纸浆比例一般以超过50%为现在,一些造纸厂把含有不同比例的废纸浆制成的纸张统统称为环保纸,这是不准确的。生产厂应该在包装纸品上注明其中废纸浆的比例。

    ④我国宋代便己开始利用废纸制造再生纸了。明代料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得更明白:“废纸去墨污,浸烂……再造……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名曰还魂纸。”显然,这里说的还魂纸就是再生纸。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生纸好用吗?一般人认为,废纸纤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造成纤维结构损坏,反复回用会使成纸强度减弱,其实,在废纸的循环利用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木质素被“胶质化”,使纤维的结合力和弹性增加,成纸强度反而增大,处理中如果再添加一点化学助剂,对改善再生纸的物性是有利。所以,再生纸松厚度很好,印刷效果也佳。

⑥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据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制造再生纸0.85吨,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此外,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能源的消耗。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

    ⑦一般制浆造纸过程中会产生黑液、中段水和白水,它们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废纸制浆中没有黑液,故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程度。再生纸制浆过程中可以节省60%的用水,废水的排放量减少50%,尤其是可以省去造纸前期的几道工序,废纸制浆比原木制浆降低了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

    ⑧使用再生纸还能保护视力。众所周知,纸张的白度过高、光线反射过强对阅读是不利的。研究发现,纸张白度在82度左右,对阅读是适宣的。因为再生纸的白度比较低,通常漂白到84度所以大大减少了对眼睛的伤害。

阅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这里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区低3~4℃。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的小海陀山,平均气温比延庆还低十几摄氏度,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它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高山滑雪赛道的出发平台,海拔达2198米,造型巍峨,犹如一只乘风欲飞的风筝

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第一,延庆赛区整个场馆设施属于新建场馆,特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不仅海拔最高,而且在初期建设中,山上没有道路、水、电和通信;第二,国际雪联对于整个赛道要求非常严苛,国内又没有冬奥会相应的雪道建设经验以及标准参考,所以整个建设过程中,都是根据国际雪联的相应要求进行建设的;第三,这条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很多区域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因此完全要靠人力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

③虽然面临海拔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但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的铁律。针对“可持续性”原则,组委会制定了54项任务,既有生态修复等环境可持续任务,也有与赛区周边居民生活改善相关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把所有相关业务都融入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

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苦及严格的工作: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滑行时速能达到130~140公里/小时,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有严格要求,因此造雪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比赛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冰状雪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雪道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相对完美,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⑤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的水来自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通过7.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把造雪用水送往小海陀山海拔1050米的塘坝和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进行蓄存。再通过三级泵站将造雪用水分别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统,最终到达小海陀山2198米最高点附近的出发平台。同时,国家高山清雪中心还建设了完善的融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水资源实现了重复利用。

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出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选自《光明日报》,原文有删改)

阅读 

别再让孩子躲在角落里喊救命…

①作为校园欺凌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奥维尤斯《校园欺凌》自出版以来,影响了各国反校园欺凌的进程。阅读这本著作,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科学认知,掌握有效方法,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孩子。

②到底什么算校园欺凌?“当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受到一个或多个学生的消极行为对待时,他就是被欺凌了。”当我们问及学生为什么某些孩子会被欺凌时,大家往往会提到这些孩子异常的外部特征,如肥胖、口音、戴眼镜等。然而奥维尤斯教授的研究表明,大约 75%的学生至少具有一个异常外部特征。他还认为受欺凌者不止有一种类型,他将受欺凌者分为:典型受欺凌者、挑衅型受欺凌者。典型受欺凌者通常表现为谨慎、敏感、安静,深受自卑之苦,对自己和当下的处境持消极看法,常常把自己看作失败者。挑衅型受欺凌者则表现为经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他们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引起周围人的愤怒和紧张,其中一些人可以被界定为“好动”或“多动”,从而引发了大部分甚至全班同学的负面反应。家长和教师,可以细心关注这些特征,及时识别涉及到校园欺凌的孩子及时提供帮助和干预,防患未然。

③校园欺凌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包括欺凌、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往往发生在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或者他们及其他成年人不在场的时候。比如,奥维尤斯教授研究发现,在课间休息期间,有越多的教师监督,欺凌问题的严重程度就越低。在家庭中,若孩子的养育者对他们通常是宽容乃至“纵容”的,不明确禁止孩子对同龄人、兄弟姐妹及成年人的攻击性行为,那么儿童的攻击性就很容易增加。成年人的意识和参与,极大程度决定着校园欺凌事件的走向。在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加强监督,课间老师在教室附近多停留一会儿,既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又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减少欺凌者的恶劣行为,当然,也可以是在公开场合设置有效的监控。从班级层面,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个人层面上,我们可以与欺凌者和受欺凌者进行严肃谈话,与欺凌者的家长进行严肃谈话,对欺凌问题保持敏感态度。奥维尤斯还明确了校园欺凌预防于预的基本原则,即在家庭、学校中,成年人要为孩子营造温暖的环境,同时建立起基本的规则,采用非敌意、非体罚手段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④不要再让孩子在隐秘的角落里喊“救命”了!对于被欺凌者来说,黑暗的回忆注定难以抹去如果身上的伤疤无法愈合,我们能做的是为更多孩子遮挡阴霾。面对已无可挽回的恶行,《少年法官》中说,我们得告诉恶人们,法律有多么可怕,我们必须教育他们,要是伤害别人,就必须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而在大人们完全能够参与的孩子的成长教育道路上,(预防就是解决伤害的最好方式。帮孩子摆脱“沉默的噩梦”,没有人是局外人,我们能做的,比想象中更多。

现代文阅读

学习的大脑

彼得·霍林斯

这个场景你大概很熟悉——你走进考场,只能回想起你所“学习”的一小部分知识,尽管你在考前竭尽全力,彻夜复习。你可能还认识一些成绩优秀的人,他们似乎能够记住一切事情。他们可以轻松地吸收所有知识,并将其长期留存在记忆里,随考随用。他们的学习时间甚至还没有你长。当你闷在屋里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的笔标记同样的段落时,他们可以在外面骑自行车,甚至参加热狗竞吃比赛。为什么?怎么回事?这不公平。

你之前可能感觉到了自身认知能力的极限,拼命想要超越它。不过,在强调我们之前在学校学过的那些策略前,我们应该先试图理解和顺应大脑的自然能力。当你的大脑能够更好地吸收、处理、分析和回忆信息时,它一定是一个有效而强大的大脑。

1953年, 亨利·莫莱森(Henry Molaison)精神失常了, 为了阻止癫痫的不断恶化, 亨利的医生从他大脑两侧小心地取出两块大拇指大小的结构。癫痫症状的确消失了,但亨利患上了永久性失忆症。亨利·莫莱森的长期记忆没有受到影响。他甚至可以暂时学会基本的新技能——但他永远无法将其转化为记忆。

莫莱森的经历证明,记忆功能与颞叶内侧部中的海马紧密相关,它能将我们当前的感受转化成未来可以回忆的固定记忆。海马是创造记忆的结构。没有它,我们仍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当前经历,但是无法以“存储”记忆的形式回味它们。

让我们回到在重要考试前突击学习的问题上来。我们知道,大脑在生理上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记忆程度。那么,如何确保我们所采用的是最佳学习方法呢?

我们应该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几个独特的方面。从本质上说,一切学习都可以分解成三种功能。

首先是信息的吸收。简单地说,我们需要准确感知眼前的事物,对相关细节关注足够长的时间,让它们渗透到我们头脑里。实际上,只要在一开始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关注想要记忆的事物,他们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记忆。如果你“忘记”了某种重要信息或者某人说的话,这可能是因为你当时在关注其他事情,并没有把相关数据吸收到大脑里。也许,你之所以把钥匙忘在柜台上,不是因为你的记忆机制没有工作,而是因为你在本该拿钥匙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了手机上, “忘记”了拿钥匙。

大脑学习的第二个方面是信息综合,即大脑是如何分析、处理、操纵和理解你在吸收阶段摄取的信

息的。大脑的工作是不断筛选和过滤信息,确定每一种信息的含义,将重要感觉放在上下文中解读。即使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你也需要小心地忽略大量感官数据,以关注你所感兴趣的少数感觉。你的大脑一定在高速运转,以便解读这些随机黑色符号的含义,进行筛选分类,访问记忆库,以理解眼前的词语,比如“记忆”和“库”这两个词语,并在头脑中为其创建图像。综合意味着为信息赋予含义和重要性,使你的大脑理解这些信息。例如下国际象棋时,在倾听完规则后,你的大脑需要将所有信息组合起来。你可能会思考能否以某种方式移动马和车,或者两个棋子在某种棋盘布局中相遇时会发生什么。此时,你开始真正理解你所吸收的信息。你在头脑中思考这些规则,考虑它们适用的场合和方式,研究游戏的限制条件,试图真正理解可能的“走法”。没有综合的吸收相当于信息从左耳入再从右耳出,而没有吸收的综合则是不可能的。

大脑学习的最后一个方面是信息保持(即记忆)。实际上,如果我们对于自己掌握的专长没有任何记忆,那么我们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面对棋盘,你需要回忆每个棋子的所有走法、你过去下过的棋以及你从中吸取的所有经验教训。没有这种知识,你就不能有效地下棋。实际上,如果你在学习之后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学习内容回想起来,那么任何技能和知识都是没有用的。没有综合的记忆意味着你可能在使用不正确的信息。

所以,学习可以归结为吸收、分析和记忆这三个重要方面,我们很快就要对其进行详细讨论。每个步骤都有赖于其他步骤的合理执行。它们必须按顺序展开,否则后面的步骤就会根基不稳。记住,本文关心的是海马在记忆环节的作用。通过理解大脑在这方面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进学习过程,利用你已经拥有的大脑功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