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0年5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个民族的饮食与该民族的文化往往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饮食特点,也会有不同的饮食文化。

请阅读以下文字,并用四字短语概括中国饮食文化的四个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成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烹饪的技术不仅追求精湛,而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美的享受。不少厨师还注重充分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此外,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比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如“龙凤呈祥”、“将军过桥”、“全家福”、“叫花鸡”等;进餐时还常常以表演助兴,“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就是帝王将相宴饮时常有的场景。很多时候,人们吃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份愉悦温馨,一份畅快惬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在硬木家具中,紫檀有着什么样的特性呢?首先它的外形是沉穆雍容的。木头开启、打光以后,色非常沉静,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它从视觉上取悦于人,这种光泽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而是闪着一种金属的光泽,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其次,紫檀没有太大的料。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偶尔有大的,但是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所以俗称“十檀九空”。紫檀长大了以后,内心是空的,会腐朽,所以常常不出材料。材料少,因而显得更加名贵。
        紫檀的第三个特性是它的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木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会打不开,挤着什么的,这都是因为变形,遇冷收、遇潮胀,木头都有这个个性。紫檀的变形率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第四,紫檀的纤维非常细,适合雕刻。它有一个特征,叫“横向走刀不阻”。所谓“横向走刀”就是在树的横断面雕刻的时候,跟它竖的木纹感觉差不多。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必须竖着,叫“势如破竹”。你横看试试,当你横着给一刀,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紫檀没有这个毛病,紫檀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它特别适合柔韧的雕刻。紫檀的优点在它雕刻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当它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就像是冲压出来的花纹。我们看到有些优良的雕刻,看上去给人的感觉都不像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这种感觉是其它木头达不到的。这都是它内在的好处。由于它的这些内在的好处,才使它稳坐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紫檀还有药用作用。《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紫檀,咸,微寒,无毒,主治: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简单的说,我们家这把紫檀椅子,砸碎了都能卖药铺去,你想它值不值钱?它有这种潜在的价值感。
         紫檀,清代使用最频繁。清朝宫廷用了100年的时间把清宫里的家具都换成了紫檀。我们今天上故宫里去看,你趴在任何一个地方,透过玻璃看到里头都是紫檀家具。紫檀在雍正、乾隆年间使用十分慎重,宫中有大量的记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海问怡亲王,紫檀木用得差不多了,能不能再调一点过来。这说明当时使用紫檀需要打报告,等待批准。怡亲王说:“准行许,尊此。”意思是说“我同意,你们用吧!”清宫中这种纪录比比皆是。当时每用一次紫檀,都要一层层打报告。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使用紫檀的时候,也非常心疼。

阅读《把“绿色”穿在身上》,回答小题

把“绿色”穿在身上

       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得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 们普通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于是,80年代以来休闲风一直强吹不衰。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 纤维面料生产服装。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各方面。

       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3.7%可以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设计师们则根据环保法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和戴尔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废旧聚酯饮料瓶制成饿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纤线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日本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⑤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在,许多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规,以顺应环保服装潮流。例如美国、日本、韩国已颁布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市场的法规。

       ⑥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环保服装对服装上所舍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广,也很严,从pH值、染色牢度到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等都有明确规定。比如环保服装面料的生产过程必须避免向环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气体、废液;纺织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合理、自觉地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实现自然与人类、技术的良性循环,等等。

       ⑦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正悄然来临。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 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环保服装问世。

       ⑧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选自《穿越时空》,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的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的一半多。在我这个小孩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波撼岳阳城”那样有气派,却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着,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清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起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 , 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绕,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修养的老朋友过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感慨地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濠,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呜,其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斯,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在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①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  ②耄耋(mào dié)指八十多岁的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硏工作者要在创新辶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能成为快乐的源泉呢?【甲】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硏的热爱。【乙】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无限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丁】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桯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魅力,带给科硏工作者无限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选文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一双新鞋

埃尔西•菲利普斯

①“您不喜欢我的新鞋吗?”丽贝卡边说边把一双华丽的高跟鞋放在我的膝上。“多好的皮质!真漂亮。”“才八十五美元!”“天哪!我一定是老啦,丽贝卡,买双鞋要花那么多钱吗?”

②“好啦,别睡着哦,奶奶,您的晚会就要开始了。”丽贝卡俯身吻了吻我的面颊,对我耳语,然后就溜出了房间。

③我凝视着餐桌上银杯里的黄玫瑰,那是庆祝我八十六岁生日的装饰。

④我抚摸着膝上的新鞋。每摸一下,就让思绪流走一次。我回忆起了很久以前的另一双鞋。当时我才三十九岁,那是1939年夏天的一个热浪灼人的下午,我站在自家的花园里。

⑤“太太,嘿,太太!”一个沙哑的声音唬了我一跳。我急忙转过身来,只见篱笆外面站着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金黄色的头发乱蓬蓬的,衣服皱巴巴的满是灰尘。近年来,我常常看到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脸疲惫的男人从家门口经过,他们在四处流窜找活儿干。我那十七岁的儿子杰克也在外面的某个地方

⑥“太太,我能喝口水吗?”“进院吧。”我对他喊道,又指了指挂在门外水龙头上的搪瓷缸子。他大口大口喝着,慢慢地咽着,然后把水撩到脸上,用双手捋了捋落满灰尘的头发和脖颈。“这样的感觉好极啦。”他说道。接着,他意识到了什么,有些不自然,看到阳光下的水桶以后突然紧张起来。

⑦“我能给您干点什么活儿吗?给园子除除草或者浇浇水什么的?”

⑧这算是什么园子!豆秧和西红柿在龟裂干硬的土地里挣扎着活下来,那片稀疏的草坪也不怎么样。我有什么活儿能让他干?房子需要刷一层油漆,可油漆要花钱买,而我身无分文。于是,我装模作样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摇了摇头。

⑨看着他颓坐在草地上,双手抱着头,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绝望。我知道他一定是饿了,我能给他些什么?冰箱里的那点食物少得可怜:一点牛奶,一节黄油面包,几片大红肠,可那是女儿爱丽丝的午餐呐。

⑩“来,到门廊里坐坐吧,不要站在日头底下。”我说道,“我给你弄点吃的。”

⑪我拿起刀,恶狠狠地切下一片面包,猛地拉开冰箱,取出牛奶,拧开一罐自制果酱的盖子。这狂乱的举动好像可以掩盖我内心的复杂。等我把食物端到门廊,我看见那个孩子在一个桶里洗他的衬衫呢。我向他招了招手,把那点食物放下,转身回了屋。

⑫纱门刺耳的开门声把我惊醒,我吓了一跳。

⑬“妈妈,您在哪里?”我发现爱丽丝正坐在餐桌前,垂头丧气的,头也耷拉着。

⑭“妈妈,埃克姆商店下星期要招工,”她抬起头来盯着我的脸说,“职业介绍所的人说,只有穿着得体的女孩才会被录用。”她褐色的眼睛在分辨我是不是听懂了她所说的话。“这意味着要有双袜子和一双体面的鞋,妈妈,可您看看我!”她把脚从脏兮兮的跑鞋里抽出来给我看。

⑮我本能地扫了一眼自己脚上已经穿旧了的毡拖鞋。家里没有一双鞋符合埃克姆商店的要求,也没有钱买新鞋。我为打发年幼的孩子去找工作而心痛,于是走到椅子后面拥抱她,安慰她。

⑯“亲爱的,我们还有一周时间来想办法,”我吻了吻她那带着阳光温暖的头发,“也许我们会因为什么事顺起来。”

⑰“您总是这么说,妈妈,可老是憧憬又有什么用?”

⑱直到准备简单的晚饭时,我才想起了那个小伙子。他已离开了,我真想在他离开之前吻他的额头,道一声:珍重,小伙子。

⑲烈日继续烘烤着大地,我每浇一缸水,心中都期盼着秧苗长大,开花结果。拿着可怜的缸子在浇水的时候,我祈祷杰克和爱丽丝能够找到工作。我为这块遭受打击的可怜的土地祈祷。

⑳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一个信封,上面没有写姓名和地址,里面只有一张棕色的纸片,上面写着:

㉑花园里的女士:您让我吃饱喝足了以后,我在货栈找到了一份工作。是您帮助了我,使我有了自尊,也使我在别人眼里有了尊严。现在,让我来帮助您。

㉒纸里夹着三张一美元的纸币。

㉓我盯着手里的钱,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头发蓬乱,衬衫上满是灰尘的小伙子。我的双唇开始颤抖。“爱丽丝,亲爱的,请你快点。”我一边叫喊着一边冲进屋里,“马上去商店买一双新鞋,明早你将成为埃克姆商店最整洁的女店员!”

㉔“妈妈,醒了吗?生日晚宴就要开始了!”

㉕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被所爱的人团团围绕着。

㉖“您在给自己讲故事,是不是,妈妈?”爱丽丝戏谑道,“那一定是个快乐的故事,妈妈,您的脸上还带着笑呢。”

㉗“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选自《世界精品小说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

肖复兴

①南疆是金色的。

②横豆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

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碰,舍此其谁,别无选择。

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蘊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

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

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村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南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

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同样,沙漠国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涉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

⑦那些散落在南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

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蘊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廷伸40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

⑨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

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