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   )
A、 B、 C、 D、
举一反三

历史与社会课开展“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与农村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通过搜集资料与图片,先后开展下列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   ……主要原因是没有无条件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提出的方式均为“有偿”,没有放手发动群众。土地改革运动在各个解放区进行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土地分配不合理。针对这一情况,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摘编自周锦涛《刘少奇与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问题》

下图为1949年晋绥边区土地证,表内载有土地坐落、类别、数量、四至及参与分田人员的姓名、性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的文件及图中土地证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1951年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中区、相城区)土地房产所有证。

(2)图示可以用于新中国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研究。有人说这场土地改革的完成实现了农村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材料三   下图为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俗称小岗村“生死文书”。这份合同书开启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从此大包干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安徽大部分地区。此后,在中央的支持与倡导下,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摘编自《党史上的今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小岗村“第一份合同书”的开创性意义。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信息,简要概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经验。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某中学以“民族振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历史选择・中国希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8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开展自救,发起洋务运动,进行预备立宪;农民阶级举行太平天国起义,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这些斗争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但一次次都归于失败。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特点。
(2)请把①洋务运动、⑥辛亥革命、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代码填入下列时间轴中。如②预备立宪、③太平天国运动、④义和团运动、⑤戊戌变法

任务二       【民族危难・救国脊梁】

说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是因为它倡导、推动并始终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民族战争所必需的国内团结能够维持下来,而且,共产党还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动员敌后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9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创造性地把游击战上升为抗战战略,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一半以上。

共产党还团结各民主党派,利用各种宣传文化的形式,对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形成了全国高涨的抗战热情,这种抗战热情又转化成抗日战争的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这一点来说,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是中流砥柱,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摘自《张海鹏: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3)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的理由。

任务三       【人民解放・东方曙光】

(4)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三件大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5)从任务一至任务三的材料,既有图像材料,也有电文等文献材料,还有诗歌。学习生活中,你如何利用来自不同渠道的历史信息解决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