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九年级道德与法治6月模拟(二模)考试卷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文化篇”以后,想召开一个中外文化交流会。同学们分成中外两方人马,纷纷搜集准备相关内容。班会一开始,两方人马就各自展现出最具特色的节目。

【中方】播放了一首由“李谷一、小虫(台湾)、小柯、谭晶”合唱的歌曲《龙文》: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读懂千年金钩银画样,习惯故乡白米面或汤。

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外方】  播放了一组其他国家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1)、《龙文》这首歌让你想到了哪些令人自豪和骄傲的中华文化?
(2)、“中外双方”播放的内容体现出世界文化的什么特点?我们应如何对待世界文化?
(3)、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你会推荐哪一种中华文化,并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林场,经过三代务林人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由“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漠,变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并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绿洲奇迹。请阅读材料,运用“文明与家园”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创业者、“六女上坝”主人公之一的陈彦娴老人,亲历了塞罕坝的沧桑巨变。“我们这一辈子,守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只奔着一个目标使劲,那就是栽树。当这百万亩林海起来的时候,我们都非常自豪,我们的绿色梦想实现了。”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展览馆坐落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区。走进展览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12个红色大字“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向人们传递着塞罕坝精神的内涵。此外,展览馆现在正依托青少年绿色营地建设,筹划打造自然科普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能够亲身走进林场的森林草地,接受爱国主义和生态文明教育。

近年来,塞罕坝不仅在树种培育上进行技术创新,林场还注重森林安全体系建设的“智能化”。“我们正在开发集保护、利用与管理于一体的林场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统,搭建塞罕坝大数据中心等。林场每年经济收入由建场之初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1.6亿元,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农家游、土特产品销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种业态,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达6亿多元;依托林场绿化苗木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苗木基地10万余亩,年产值1.4亿元;林场免费为周边提供技术支持,周边百姓造林绿化积极性高涨,发展经济林达194万亩,带动1.6万人实现稳定增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