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模拟试卷
材料一:四月的三秦大地,春意盎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调研。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称赞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他特别强调: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良好生态本身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材料二:考察中,习总书记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任务时特别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保护家乡环境 建设美丽陕西】
材料一:最近一首《吓死宝宝了》的歌曲在网上流传开来,以下是歌曲的部分歌词
我推开了窗两眼茫茫 嘛都看不见感到很慌张 这个世界变了模样 这边环保那边工厂 烟囱里的黑烟昼夜在排放 不知未来是否会变得天蓝水清地绿 | 带上口罩全副武装 难道自由呼吸成了想象 雾霾弥漫大街小巷 好像这一切都习以为常 现在觉醒为时不晚 相信未来一定会变得天蓝水清地绿 |
注:吓死宝宝了是指吓死我了。
【宣传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二: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家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北京冬奥会会徽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
材料三:2016年4月1日早,陕西一中学组织六百多名师生,列队步行前往陕西眉县常兴镇扶眉战役烈士墓园,参与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祭扫烈士墓活动。
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时政小达人文琪十分关注,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到“千万工程”发源地浙江仙潭村和后起之秀重庆大井村的美丽蝶变。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浙江仙潭村与重庆大井村的“千万工程”实践探索 | |
仙潭村,位于浙江省莫干山北麓,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大井村,位于重庆市垫江县龙溪河畔,成功创建重庆市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 |
【仙潭实践】 仙潭村建设万亩毛竹产业示范区:一方面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巩固绿色成效;一方面借绿生“金”,凭借绝佳生态环境,大胆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新做法,落实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使用权,疏通民宿经济发展堵点,促进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仙潭村在做大做精民宿产业的同时,还以“村集体出资源、国企出资金”的方式,组建莫干山仙之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一系列农文旅项目相继落地,实现一体化农文旅产业更新迭代。仙潭村依托文化配套设施,开展“百寿宴”、集福节、自然稻礼等活动,不断弘扬传承优秀乡村文化,提振乡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仙潭村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快“幸福邻里”中心和村民议事会建设,不断拓展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渠道,推动村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仙潭的建设治理。与此同时,仙潭村逐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开展社区活动,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激发村民创造活力。 | 【大井探索】 2016年以来,大井村推进房屋风貌改造、改厨改厕、院落整治385户,投入资金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好转,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同时,村里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建设栀子花、桂花种植基地,让美丽生态转化成美丽经济。 大井村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建立了垫江县文艺创作基地,开展“月采风、季展演”。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薅秧歌”传承与发展,不仅让“薅秧歌”进学校进课堂,而且还融合美丽乡村、农耕体验等资源,打造“薅秧歌”农文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打卡体验。如今的大井村,路面干净整洁,屋舍错落有致,一幅乡村和美画卷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大井村,闻到了花香,看到了美景,受到了文化熏陶,大井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初见成效,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
※注: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