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息 争

(清)刘大櫆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①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②,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③之?大盗至,胠箧④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

    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注释】①洛、蜀之党:宋哲宗元祐年间朝廷党派名称。洛党指程颐(洛阳人)为首的党派,蜀党指苏轼(四川人)为首的党派。朱:朱熹。陆:陆九渊。二人都是南宋著名哲学家,因学术观点的不同引起辩争。②气化: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物质本原)化生万物。③訾謷:非议、诋毁。④胠(qù)箧:撬开箱箧。胠,撬开。探囊:把手伸进口袋里。指偷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孔子其为简            许:答应 B、而好辩之端,由是矣       启:开始 C、有宋                   逮:到了 D、为其不足与我也           角: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鄙有樊迟    皆出于此乎 B、为之言曰    度我至军中,公 C、亦不可以一端尽    故木受绳 D、人貌不齐    苟以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学生特点各异、类型多样,体现了孔子包容的思想。但孟子却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 B、曾参和子贡理解孔子的学说“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都能“一以贯之”,但前者通过亲身力行进入,后者从博学广识得到。 C、作者痛恨杨朱、墨翟,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人生的清净和不生不灭的过程中,目中无父母无君上,也无兄弟夫妇等。 D、作者运用类比法反对不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错,只要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人的态度。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②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

举一反三
阅读古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沔,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 , 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圉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盂弱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盂愤,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已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闾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忌,隐不举。次辅钱士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曰:“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

    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薛,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曹化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竞其用。归半岁,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曰广,字居之,新建人。万历末,举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明年夏,魏忠贤党以曰广东林,削其籍。

    崇祯初,起右中允。九年,积官至吏部右侍郎。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北都变闻,诸大臣议所立。曰广、吕大器用周镳、雷縯祚言,主立潞王,而诸帅奉福藩至江上。于是文武官并集内官宅,韩赞周令各署名籍。曰广曰:“无匆遽,请祭告奉先殿而后行。”明日至奉先殿 , 诸勋臣语侵史可法,曰广呵之,于是群小咸目摄曰广。廷推阁臣,以曰广异议不用,用史可法、高弘图、马士英。及再推词臣,以王铎、陈子壮、黄道周名上,而首曰广。乃改曰广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铎并命。铎未至,可法督师扬州,曰广与弘图协心辅政。而士英挟拥戴功,谋擅朝权,深忌曰广。

    曰广尝与士英交诋王前。宗室朱统鎖者,素无行,士英啖以官,使击曰广。泽清又假诸镇疏攻刘宗周及曰广,以三案旧事及迎立异议为言,请执下法司,正谋危君父之罪。顷之,统鎖复劾曰广五大罪。曰广既连遭诬蔑,屡疏乞休 , 其年九月始得请。入辞,诸大臣在列。曰广曰:“微臣触忤权奸,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臣归后,愿陛下以国事为重。”士英熟视曰广,詈曰:“我权奸,汝且老而贼也。”既出,复于朝堂相诟詈而罢

    曰广骨鲠,扼于憸邪,不竟其用,遂归。

(选自《明史·姜曰广列传》,有删改)

(注)①朱统鎖:明宗室。②憸,xiān,奸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的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教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记·曲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①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