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高考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父母则不然,子虽不 , 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餴”,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 , 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释】①泂:从远处。 ②挹;舀。③餴餴;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则谏,否则                  去:离开 B、父母则不然,子虽不            肖:孝顺 C、为《贤母录》,以其意          致:表达 D、焉,是以为此                病:遗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于子也/不知东方既白 B、皆有礼存/然力足以至 C、无憾后止/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遗天下之人/但刘日薄西山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

①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第二段,苏辙举例老师、君主、臣子、孩子的言行,是为了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对比。 C、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记叙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一定行得通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②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③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7)、《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请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孙景修编著此书的原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