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沈阳市2020届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五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卷楼记

(元)郝 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 , 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蠹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

    (节选自《陵川集》)

【注释】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C、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方伎:也作方技。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古代酒器有很多种,如卮、角、爵、觥、筹、簋等。 D、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的也是这种小虫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涉及门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财宝,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面。 D、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②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之子也。十岁而 , 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 , 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 , 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 , 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

    高祖受禅 , 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 , 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转》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潮之有韩祠非一日矣。昌黎有德于潮,民思之不忘,故合山川草木皆号之以韩,而祀昌黎于韩山之麓,以云报也。时代既殊,修废不一。而揆厥所由,莫不时平政理而兴,时乱政窳而坠。然则一祠之兴革,固世道盛衰之攸关,吏治得失之所系也。迩年以来,狼烟频炽,民宇荡然,而祠亦与之俱荒。向之鸟革翚飞,俱变为窜狐牧马之所矣。岁在丁巳,果庵林公祖下车伊始,即叹曰: “予今者实牧兹土,而令先贤之榱桷弗光,谁之责也? ”乃以庚申秋涓吉鸠工,至今春告成。植之蠹者易之,垣之圮者饬之。堂宇门庑,莫不次第修举。

至潮之东鄙,密迩闽漳,韩江一线,实为之限。其间旌轺往来,商旅辐辏,惟广济桥是赖。自经寇焚兵躏,桥之梁坏石崩,行人惴惴。公更其腐材,理其颓石。驺舆声喧,行旅踵接。至于量费庀材,一木一石,皆出诸俸入之余,不至累吾民。公之功绩,更仆难数,此特见其一班耳。

慨自古治既远,循良之风不作。吏于其土者,大率以官为传舍,视民若路人。其谁能家视官、子视民,谋民之利,而不以扰民。吾于是叹公之造潮也深,而潮之邀惠于公也厚矣夫祛弊兴利而不尸其功者贤牧守之事也颂德铭勋,以永声施于勿谖者,乡士大夫之责也。是安可以无纪? 晚生曾华拜撰。

(节选自曾华盖《重修韩公祠及广济桥碑记》,有删改)

材料二:

刺潮八月,兴学范民。存恤孤茕,逐远恶物。去潮之日,潮人怀思,于东山建祠塑像,永寓不忘。

源以菲才,叨守潮郡,景仰先哲,动息如之。正统元年,巨飙作挠,韩祠瓦木尽拔,几成废墟。源廓其规制,海阳丞江仪凤又益泰山北斗亭于当途。潮之士民佥谓:韩子去今六七百载,民之顷刻不忘。庙或中废,民实以忧。幸得君侯复其庙貌,宜有所述。

源谓韩子拨伪反真,以兴典宪; 进谏陈谋,秋霜凛冽。使人道益明,儒道益尊。岂惟六七百载潮人之不能忘,千万载天下人之所不能忘也!

(节选自王源⑤《增修韩祠记》,有删改)

注:①韩祠,韩愈治潮,勤政爱民,潮民建祠纪念。②昌黎,指韩愈。③果庵林公祖,指林果庵,其时任潮州知府。④榱桷,屋椽,此处指祠堂。⑤曾华盖,人名。⑥王源,曾任潮州知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