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河北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津图书馆自3月26日起恢复开放,遵循适度有序开放原则,实行分时段预约进馆。此次天津图书馆开放文化中心馆区和复康路馆区部分书刊借阅区,面向读者开展图书、期刊的借还服务,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起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因闭馆产生的书刊逾期服务费全部免除。在2020年1月24日前外借的书刊的到期日顺延借阅期天数,顺延天数为闭馆天数加60天,即122天。恢复开馆后,疫情防控期间,图书外借期限由30天延长至60天,借期内可续借1次,读者最多可享受90天借阅期。

    (材料二)

    读者流量控制

    文化中心馆区:每日限2000人

    复康路馆区:每日限1000人

    (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动态调整)

    读者在馆借还书建议时间:每人30分钟之内

    (材料三)

    入馆须知

    ①预约到馆的读者入馆须全程佩戴口罩,经测体温合格、扫描 “津门战疫”小程序二维码后方可进入安检程序(对于不戴口罩、不配合检测体温和扫码的读者,本馆将禁止其入内)。安检人员检测无误后读者方可进入馆内。

    ②有发热(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咳嗽、气促等症状的读者,禁止入馆,请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③馆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区域配备相应服务督导人员,请读者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引导。若需排队等候,请间隔一米以上。进入借书(刊)区请自觉排队。完成借还书手续,请立即离馆,杜绝扎堆、聊天、在馆阅读等行为。

    ④读者上下楼请走安全通道或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读者开放区域暂停直梯服务。

(1)、晓达是一名爱泡图书馆、博物馆的中学生,疫情的到来,打乱了他的“泡馆”计划。一看到文化场馆恢复开放的通知,他就兴奋起来了。他和小伙伴们的下列设想和规划,与通知材料相适合的一项是(   )
A、晓达又可以整天地在泡在图书馆啦,借书、做作业,方便又开心。 B、同学一博也想了解图书馆,央求晓达尽快抽空带他去图书馆各处好好参观一番。 C、表弟方元预约了5月15日去图书馆借书,6月底去归还。 D、晓达2019年1月21日借的书一直没还,他计划中考一结束就去,还好不用交逾期服务费了。
(2)、根据上述情况的介绍,如果最近晓达和他的小伙伴们还有其他参观计划,除了戴口罩、测温、扫码之外,你还需要提醒他们注意哪些疫情期间的特别要求呢?
举一反三
阅读《跟自己比》完成习题。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 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着一串,一朵着一朵,彼此着,好不活泼热闹!

    ……

    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⑤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⑦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 , 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阅读

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①梅红、鞠衣、麹尘、缃叶、菡萏、纁黄、伽罗、月白、天缥、青骊、岱赭、凝夜紫、远山黛……舞为语,曲为韵,优雅演绎一众中国传统颜色的东方意趣。连日来,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凭借耐人寻味之美霸榜热搜、刷屏网络。“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老祖宗的配色,绝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钟爱,从网友们的真情留言中可窥一二。

②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也因而,随《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的不仅仅是时下的“色彩新潮流”,更有由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

③大众对于中国色的追捧,甚至跨越千年,对接时下的日常生活,频频卖断货的国风口红,其郎窖红、胭脂红、美人霁等色号的灵感,无不来自中国色。中国色的“出圈”,近年来其实有迹可循。周杰伦流行歌曲《青花瓷》里唱出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令多少人醉心于如诗如画又神秘非常的雨过天青色。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带火的“延禧色系”温柔又高级,那正是浓淡皆宜、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的一整套中国传统色系。在全国多地巡演上百场的舞剧《只此青绿》,用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那抹独特的青绿色,唤醒了中国人的审美体验。

④单从视觉上看,众多中国色都能在国际通用的潘通色卡里找到对应的参数。中国色的独特性其实更在于色彩观念承载的文化内涵,只有置身于文化史上,中国色彩艺术方能获得完整的意义。原来,有别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古色遵循的是“五色观”。这种色彩观念结合“阴阳五行说”等要素逐渐整合发展而来,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可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亦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

⑤“中国色”网站收录的中国色多达526种,丰富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很多颜色颇为微妙,呈现出含蓄而清雅的高级感,妥妥拿捏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文化学者郭浩、李健明在《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一书中揭秘了384种中国古色的由来。例如,“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窃蓝”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点蓝,“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由此可见,中国色均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⑥古往今来,中国色也从流转的自然定格在器物、绘画和建筑中,让更多的人得以捕捉这样的美感。中国陶瓷的众多颜色就大有讲究,包含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意义。对此,马未都在《瓷之色》一书中有过详述。像是声名远播的永乐甜白釉,妙在一个“甜”字。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减去一切可能影响呈色的杂质,在景德镇洁白如玉的高岭土上施以透明釉,让白里透白。盛唐最神秘的瑰宝——秘色瓷,是唐朝皇亲贵戚专用瓷器,如美人罩上面纱,其工艺至今是谜。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中,就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之青。

⑦来自生活的大美中国色穿越千年,依然魅力独具,“出圈”之后的它能更好地装点今天的美好生活。

(选自《文汇报》,2023年1月30日,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

永远不要忘记 ,成长里的阵痛

董宇辉

①我一开始上大学的经历非常的痛苦 。我念的是西安的一所外国语大学 ,老师每次问 问题 ,我紧张地站起来 , 因为紧张就很磕绊 ,然后我越紧张越磕绊 ,越想把话说快 。我只要说 完 ,全班就哄堂大笑 。老师当时评价说 :“ 董宇辉 ,我能清楚地从你的英语中 , 听出来你的老 家在哪里。”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从小要强 ,无法接受自己在课堂上连老师的问题都回答 不出来 ,很焦虑很羞愧 ,这让我难以忍受。

②好多年后 ,我当了老师 ,上课经常给学生们说 ,痛苦是对的 , 焦虑也是对的 ,痛苦的本 质来源于你对现状的不满 , 焦虑的本质来源于你成长速度太慢 。不开心的诗人会写出流颂 千年的诗篇 ,不开心的作家会写出获得大家好评的作品 。如果在一段时间里 ,你总是感觉闷 闷不乐 ,你要暗示自己会成为一个人才—我当时就是这样骗自己的 。每天苦练英语 ,有时 候也很沮丧 ,我的口语方言味怎么如此浓重? 但是我后来发现世界各地的英语都有它的口 音 。每个人说话都有每个人的方式 ,重点是流畅且准确地表达你的思想 。我想通了 ,就逐渐 自如 ,越来越进入状态 。练着练着 ,我就能完整通顺地表达了。

③在很长时间地苦练英语之后 ,我终于得到了一 次机会 ,被认可 。有一 次上口语课 ,老 师让我回答问题 。我 回答完 ,老师说 ,没想到你的口语还挺好的 。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付出 被看见了 , 虽然它小到不值 一提 ,但却是我人生曲线里的 一 个转折点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 了 ,如果你依然默默无闻 ,但你还 一 直持续专注 ,请你要不断地暗示自己 ,你做的是对的事 情 ,这是一个人的定力 。一个人的定力最终能决定他走多远 ,它跟聪明没有太大关系。

④不久之后 ,老师的同学从国外来西安旅游 ,让我帮忙当个导游 ,我爽快答应了 。那天 , 我带着这个嘉宾去西安的景点打卡 ,像什么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 。 当时我很兴奋 ,我把他 带到了大雁塔下 ,看唐僧那个铜像 。据说唐僧当年不是被皇帝送出去的 ,他是带着一种巨大 的使命和宗教般的热情偷偷跑出去的 ,很有可能回不来 。我想象他在回 来的那一刻 ,遥望长 安城时 , 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我想象他晚年坐在慈恩寺 ,银杏树叶落下 ,晨钟暮鼓 ,他在那里 给徒子徒孙们讲经的时候 , 内心是怎样的一种豪迈。

⑤记得那天晚上 ,我看着唐僧铜像的时候 , 突然就理解了这样一种使命感 , 然后想到了 罗素 ,想到了他的一个演讲—《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  其实先贤给出了非 常准确的答案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 。我说出这些 话的时候 ,非常激动 ,甚至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然后我回头看那个外国嘉宾 ,他的脸上也有 泪水 ,很激动 。那是一个农村出身、一直很自卑、尝试在大学里寻找自我、探清人生未来方向 的年轻人 ,第一次用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外部的认可 。那是我人生的一    个转折点 , 因为从那 次之后 ,一发不可收 。那个外国嘉宾专门给我们学校老师发了一 个短信 ,表扬我具有诗一般 的语言和非常饱满的激情 。之后老师所有的朋友来西安都联系我 。那 一年我去了兵马俑 17 次。

⑥我在上高中或者一开始上大学的时候 , 只要女同学和我说话 ,我就脸红 , 当时我特别 害怕上课 , 因为每次上课 , 所有人都看着我 。直到连续完成导游、翻译、接待外宾的任务之 后 ,我发现 ,我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 ,我甚至可以很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日程 ,我 还能够比较熟练地跟陌生人打交道。

⑦其中有一个夜晚 ,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时候已经很晚了 , 外宾的飞机延点了 ,我打车 去机场接人 ,那个司机在车费上骗了我 。我把外宾送到酒店入住后只剩下的 50 块钱 , 已经不够我再打车回 学校了 ,我只能走回 学校 。到学校的时候 , 已经凌晨 2 点多了 。寒冬腊月 ,星光抖擞 ,繁星漫天 , 学校院子里荒无人烟 , 因为大家都放假了。我特别疲惫 , 回到学校院子敲门 ,太晚了 ,宿管阿姨没有给我开门。我当时特别饿 ,又特别冷 ,从书包里拿出白天买的面包 酸奶 ,开始吃。吃完了之后 ,特别想嚎啕大哭一场 ,但是我又一想 ,连人都没有 ,哭给谁看啊。

⑧好多年后 ,我在给学生讲课时提到这个故事 ,他们问我 , 那一 天晚上是否感觉到了孤 单与漫长 。我还特别美化地、诗意般地重绘了这个画面 ,说 :“ 恰恰相反 ,我看到的是漫天的 星光和一路的歌唱。”

⑨这是我在大学成长中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⑦四下里流淌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⑪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⑫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⑬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⑭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⑮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⑯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⑰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者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