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二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某中学九年级正在开展“热爱非遗文化”专题语文学习活动。请你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随着非遗产品创新节奏加快,覆盖品类日益丰富,唯爱工坊第二年度销售额为第一年度的14.8倍,非遗产品市场接受度显著提高,现代审美与传统元素融合的产品设计升级,非遗纹样面积的巧妙、合理运用,让非遗产品逐步走入大众消费视野。

    据唯爱工坊的统计数据显示,其第二年度合作的非遗手艺人数量,较第一年度增长7倍;其中“95后”手艺人大幅增加,占比49.5%,而“00后”手艺人也露出小荷尖尖角,占比5.3%。

    材料二:74岁高龄的著名皮影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在非遗展示活动中被青少年团团围住。老人表示,有人说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当中过时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很多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

    材料三:6月8日至10日,云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正式在红河州蒙自市南湖广场拉开帷幕。全省50余项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南湖广场,为广大市民展示近年来非遗项目“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的优秀成果。蒙自市民和游客们边了解、边选购,水酥饼、无量山火腿被抢购一空,皮雕制品、剪纸、面塑、白族甲马也颇受欢迎。

(1)、简要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非遗项目展示活动现场,你打算采访前来参观的游客,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3)、活动中,部分人认为非遗文化不够时尚,难以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4)、学校拟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做《青少年与非遗文化》专题讲座,请你为校长办公室挑选最合适的通知正文。(   )
A、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拟举行《青少年与非遗文化》专题讲座,请全体学生准时参加。 B、学校拟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青少年与非遗文化》专题讲座,请全体学生准时参加,请勿迟到。 C、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拟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青少年与非遗文化》专题讲座,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 D、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拟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专题讲座,请准时参加。
举一反三
阅读杨国力的《仿生食品的肉丸风波》(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2014年12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曝光了南宁市淡村农贸市场的牛肉丸里暗藏猫腻,品种繁多的牛肉丸价格存在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
         ②火锅,在中国是传统的冬季美食。火锅中不可缺少的食材便是丸子,其美味又实惠,并且种类繁多,有牛肉丸、虾丸、贡丸、蟹丸……根据含肉量的多少将肉丸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三级,特级的含肉量要求大于65%,优级的含肉量要大于55%,而普通肉丸的含肉量则要求大于45%。此外,三个等级的淀粉含量分别是特级不高于6%、优级不高于8%和普通级不高于10%,这类肉丸被称为“真肉丸”。
         ③然而,很多消费者都买超市现成散装的丸子,种类繁多的丸子使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与原料肉相比,同等分量的肉丸却便宜很多,口感筋道、浓香的肉味,很是诱人,远比自己在家里做得好吃,如此实惠味美的肉丸便成为消费者火锅中的主角。从食品加工工业方面看,这类风味丸子可以称为“仿生食品”。
         ④仿生食品是通过食品技术手段用普通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和形状,不仅扩大了食物的多样性,提高了畜产品和海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也让消费者品尝到更丰富的口感,满足不同的需求,通过营养强化弥补天然食品中存在的营养缺陷。仿生食品大多使用淀粉、大豆蛋白,使用或不使用肉糜,再添加一些调味剂,根据不同需求添加或减少相应的原料,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改善消费者身体情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仿生肉丸不仅安全,并且营养丰富、健康美味。
         ⑤然而,目前仿生食品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上市场竞争压力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良商家随意使用劣质原料,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长的保质日期,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使得本该是健康的食品变成过街老鼠。另外仿生肉丸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有时暴露在空气中,虽然冷藏,但是很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⑥丸子不论是不是真的有肉,仿生丸子能不能吃跟食品安全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是仿生丸子在生产、物流、销售的过程中是否安全。明确这一点,消费者便可放心大胆选购符合自己风味的火锅丸子,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5-01-07)

勇敢选择新职业,做自主有趣“打工人”

【解锁·新职业】

近年来,国内新职业层出不穷,不仅有“让你玩个够”的景点试玩员,还有“帮助你变美”的面部美学设计师、“让你笑不停”的脱口秀演员、“服务机器人”的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员等,这些职业不断突破传统社会的想象,其背后源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新要素的不断涌现。新职业的出现创造出新的就业空间,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和进步方向,也催生出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职业群体。

【调查·新风口】

【现象·新发现】

现象一: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官网公示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名单。在第一轮9名拟录人员中,6人是顶尖大学博士。其余也都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公示9人中,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有6人。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这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现象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而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视野·新突破】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为青年人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地探索职业多样性。人们对于职业选择始终存在一个误解,认为“什么人只能干什么工作”。但传统的“职业鄙视链”早已过时,学历和职业是否匹配也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做评判。修正落后的职业观,社会和国家应让青年看到“行行皆能出状元”,塑造出尊重技能人才,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有些职业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如看上去赚钱很容易的“网红”,这类职业好像不需要高学历,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能轻松出名得利。但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内心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难免会因为价值感缺失而怨天尤人;第二,不能只看到这些职业表面的光鲜,而忽略从业者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只有我们内心真正热爱的职业,才会给我们带来鼓舞,从而帮助我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除了个人喜好,职业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是敌对、互相冲突的,大多数人都认同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幸福。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青年出力做贡献,青年只有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才能与时代共成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