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0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中强调:中国发布了愿景与行动的纲领性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已经签署,丝路基金已经着手实施具体项目,一批多边或双边大项目合作正稳步推进。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1992年)

(1)、

从纪念章①图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②图中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③用最简短的一句话评价图中的历史人物。

(2)、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就是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领导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①从学习的内容上看,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什么变化?②在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3)、根据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建立,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已经从资本输入转为资本输出,实现这一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此次谈话有何重大意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张?

举一反三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西域通道以后,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桃(核桃)、胡萝卜、汗血良马以及名贵毛织品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内地的经济生活。 与此同时,中原则向西域地区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凿井挖渠的技术传到西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参

材料二:  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从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 万人。

──白寿弈《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纱厂的创办人……是夺魁的状元。那时,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羨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 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 如图

材料五: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召开……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诸多国际事务中都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时政新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