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默写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文言诗文填空。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纪昀《河中石兽》)

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

⑧《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

⑨全民阅读工程在某市全面启动之后,机关、学校、机场、车站等企事业单位建设千家阅读窗口,那景象真可谓“”。(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守住老屋,留住乡愁

    ①一口井、一棵树、一方庭院、一幢老屋,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意象。一座座老屋,犹如慈祥的老人,怀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蚀刻下五彩斑斓的记忆,留着祖祖辈辈的故事,寄托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②老屋在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同时,也在风雨洗礼中饱经沧桑。有的年久失修、土墙坍塌,有的屋顶漏水、柱子霉烂,老屋日益破败,甚至逐渐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乡村老屋都没了,我们还到哪里去找“乡愁”?如此说来,老屋的消失,从小的方面看,是让人们失去“乡愁”的寄托;从大的方面看,是截断了我们民族“思乡”的文化根脉。

    ③2016年以来,由国家文物局倡导的拯救老屋行动在各地推进。在浙江松阳,在云南石屏,在江西金溪,不少凋零衰败的传统建筑再次焕发生机。

    ④拯救老屋行动不仅是在拯救传统建筑,更是在拯救传统文化。单纯从经济角度看,维修老屋或许还不如重建新房“划算”。但作为古代历史与地域文化的完美标本,民居里的土木结构、榫卯工艺、雕砖画壁,构成了中式建筑的美学意蕴,保留了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同时,保存着农业文明印记的老屋,还将为现代建筑、优秀文化传承提供可借鉴的传统智慧。所以,保护老屋的“形”,实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保留传统村落的“魂”。从这个层面上看,修护老屋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文化账”。

    ⑤拯救老屋的主要目的仍是有效利用,不能停留于粉墙刷漆“表面光”,而应该活态保护。外面修旧如旧,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力图保留传统风貌。里头则要注重实用,既契合当地生活习俗,也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毕竟,保护古建筑,不等于回到旧生活。在保证安全、不破坏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生活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让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⑥在去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拯救老屋行动被列入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工程。繁荣文化,关键在人。除了政府、村民的参与,还需社会各方“动起来”,为老屋积攒人气。除了家庭居住外,也不妨在闲置的老屋中发展乡村旅游,借助民俗文化、地域特色寻找传统建筑活态保护的多元途径,为乡村振兴鼓劲助力。

    ⑦传统村落在青山绿水间展现的水墨画卷,是用青砖黛瓦写就的诗意文章,是凝固历史、延续乡愁的地方。拯救老屋,留住日渐消失的古村落,更会留住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故乡,让人们在低吟“      ”时不再彷徨。我们期待:传统与现代交织成令人神往的诗画田园,能够保留住我们的乡愁。

(作者:周珊珊来源:《人民日报》,有添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