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一: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议。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
———摘编自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1956年7月18日—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等国家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家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摘编自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材料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等。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政府一直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受尽列强的欺凌。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夙愿,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深入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中国外交布局。
——摘编自宫力主编《当代中国外交》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