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a40题
观察与问题:将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
假设与预测:假设(1)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火焰的黑烟附着在铜片上;
假设(2)铜片加热变黑,是因为铜片与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与事实:实验(1)用洁净的干布擦一擦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黑色物质不易被擦去;将铜片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片刻,铜片也变黑.
实验(2)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直至铜片变黑.再将移至的另一端加热片刻,铜片不再变黑.
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1)证实,假设(1)(“正确”或“不正确”);
实验(2)证实,假设(2)(“正确”或“不正确”).
表达与交流: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拓展与迁移:如果用真空泵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或用氮气充满装有铜片的试管,然后加热,铜片(“会”或“不会”)变黑.如果用铝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编组 | 等质量稀硫酸 | 金属粉末质量/种类 | 对应曲线 |
① | 含H2SO49.8g | 6.5g/镁 | a |
② | 含H2SO49.8g | 6.5g/锌 | b |
③ | 含H2SO49.8g | 6.5g/铁 | c(待绘制) |
(1)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对比曲线a、b,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计算6.5g锌粉充分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三组实验反应完成后,烧杯底部有金属粉末剩余的是_____(填实验编组号)。
(4)在“2图”中画出曲线c的大致位置及趋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