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天阶

赵恺

       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与音乐有生死之约,自8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二胡是东方乐器,亦是平民乐器。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她去过苏北高邮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她去过甘肃煤矿,乘坐卡车跑了5个矿井,戈壁为剧场,车厢为舞台,她为矿工演出。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从矿工手上接过荣誉证书,是她的最高荣誉。

       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红柳沙墩听琴。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曲终人不散,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与死亡抗争了17年。如何手术?从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八寸长的口子。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家,这意味着什么?

       琴手惶恐发问:“手术后,我还能拉琴吗?”

       医生悲怆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问答之间,她们相拥而泣。

       三次手术,三次化疗,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眼睁不开,耳听不见,她进入混沌迷蒙。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带飞去。就在那一刻,听见一段乐句。她知道,这是天籁。想记录天籁,可是举不起右臂。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盘旋、依偎、缠绕,乃至支撑、激励、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堂的旋律。静卧病床,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为《音诗—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

       作品公演,闵惠芬去听了。

       她说:“音阶,天阶。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围绕着“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作者写了哪儿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3)、试分析选文第七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

(4)、结合全文,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语。

(5)、试分析本文以“天阶”为题的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冯小燕的《人生的不足和知足》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不管多么优秀的人,总有所不足,有所不能,有所不及。一个政治家不可能处理好改革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科学家不可能精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家不可能占领每一个市场,一个文学家也不可能写好所有种类的作品,一个旅行家不可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乡村……这就是任何一个人的不足。

      ②懂得自己的不足,就会懂得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懂得自己的不足,就会懂得专心致志地学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见异思迁、三心二意。懂得自己的不足,就会懂得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懂得自己的不足,就会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和智慧来延伸你的能力,而不是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③不管多么富有的人,他所享用的物质资源总是有限的。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也只有一个普通的胃。【A】多么好吃的饕餮之徒,他大享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隙,否则就会消化不良。每一种生理享受都会餍足并严格遵守着过犹不及的法则。这说明一个人必须知足。

      ④知足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一个人一生的确无需享用过多的东西,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焦虑。【B】在功名利禄面前,坦然面对各种诱惑;在物欲横流之中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这样才会使内心和谐快乐,“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也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不抱野心,不怀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心无旁骛地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自己应尽的本分,踏踏实实地去做成几件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说明自己在成长;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说明自己在成熟。成功不只是要善于抓机遇,而是要善于放弃诱惑。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每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毅然地放弃一切诱惑和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和行动。

      ⑤天地悠悠,人生有限。人不可能同时走上两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明星的鲜花掌声和隐者的清逸自在……总之,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占完。知足,就是知生命的缺陷,知人生的“不足”;知“不足”,就是“知足”。

                                                                                                                                          (选自2013年3月16日《渤海早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①雾和霾是自然界中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高山、海滨、乡村常见,城市区域较少见。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些微小颗粒物的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它们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②这些悬浮的细小颗粒物本来在各处漫无目的地飘摇散落,无意危害人类。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将它们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这就是雾霾的帮凶—逆温层。

    ③逆温层通常出现于对流层底层,厚度较薄,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于稳定,对流不易发生。因此,除随寒潮带来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面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因此聚积,使得空气质量变得差。

    ④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在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⑤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⑥冬季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雾霾,便与逆温层有关。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简单来说就是,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在冬季的夜间,地面向外发出大量辐射,迅速降温。而由于白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又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气温度低,而高层空气温度高。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气不会向高空运动,高层的暖空气也不愿意降落到地面。于是各自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也就减少了空气交换,这样更容易形成雾霾。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6年第9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1:2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柬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茵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助力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抱。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⑥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⑦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⑧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⑨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⑩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⑪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⑫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⑬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⑭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⑮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⑯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⑰他深深内疚。

⑱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⑲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⑳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㉑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㉒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8月3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____

①她不会忘记那天傍晚她和女儿去公路边等他的情景。她一边指着火烧云,与女儿一起比拟着说像什么,一边往前走着。走着走着,她心里不踏实起来。出门时,她烧好了菜,他再不到都凉了。

②这时,手机铃响了,她接通,却只听见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声。她轻轻地“喂”了一下,才听见他说:“上面有紧急任务,我要马上去执行,不能回来了!”她沉默了片刻,说:“那好吧,你路上小心!”

③她突然感到心里空空的。她不能说“你一定要回来”,尽管她已期盼了两星期。她愣了一会儿,似乎只是一刹那,天边的火烧云已不见了,只剩下一道隐隐的暗红。路灯亮了,万家灯火,她想,别人家该都在吃晚饭了吧。

④她走回单位时,门卫大爷伸出头来,对女儿说:“今天你爸爸不回来?”

⑤“我们是去散步的⋯⋯”她微微一笑,往里走去,一时泪要涌出。当晚,女儿莫名其妙地咳嗽起来。到后半夜,她一摸女儿的脑门儿,火烫火烫,她的心顿时缩成一团,因为女儿得过几次肺炎,都是先从咳嗽开始的。她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躲过去。要是他在,她就不用那么担心了。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她一个人扛着。

⑥“爸爸怎么不回来?我生病了,他也不来看我!”

⑦“爸爸去学习了……”她总是这样说。深夜时,他打来一个电话告诉她,情况紧急,可能要与她失联一段时间,让她不要担心。她知道不能细问。他是军队的人,是海军军官,是党员,是先进,肯定是首先下潜艇,准备出海去了。

⑧有一次,一个同办公室的女同事问她:“你老公上了潜艇,会不会给你打电话?”

⑨“怎么可能呢!”

⑩“那你不担心?”

⑪“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又不是战争年代!”她说得很轻松。

⑫“换作我,肯定睡不着!”其实,同事哪里知道,很多个夜晚,她都是半梦半醒地挨过来的。她只是不说罢了。

⑬女儿终于出院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可是,她的另一颗心又悬起来了,因为军事演习开始了。尽管只是演习,但万一真打起来了呢?这都半个月了,杳无音信,他们在深深的海底还好吗?时间长了,会不会得风湿病啊?

⑭上班的时候,一个男同事向她打听:“我从网上看到一个小道消息,说中国的一艘潜艇失踪了,有军事专家说,很可能已失去动力,与陆上失联了……你老公怎么说?”

⑮“他从没说起过!”但是,她的心里惊了一下。直到下班,她都有点儿魂不守舍。半夜里,她突然惊醒,因为她梦见一艘潜艇正向他袭来……

⑯她度日如年,甚至有了不祥的预感。晚上女儿做作业时,随口念叨道:“爸爸怎么回事?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怎么还不回来啊?”

⑰“不要乱说!”她突然猛喝了一声,女儿惊得抬起头来,怯生生地看了她一眼。她只能懵懂地一天天生活着。直到那个电话号码打来,她才知道,已经四十一天了。

⑱他是在十天之后,才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一次的等待实在太长了,当女儿睡着之后,她甚至哭了。她说:“你知道吗?网上都说我们的潜艇失事了呢!”

⑲“这你也信?”他说得很轻松,“他们天天这样说的!”

⑳她替他去洗衣服时,从裤袋里摸出一个优盘。她有点儿好奇,于是将优盘插进了电脑。这时,正好他走出来,“你在干什么?”他走近一看,问道:“这优盘是谁的?”她愣住了,不出声。他厉声说道:“是我的工作优盘吗?你怎么可以在上网的情况下插上我的优盘呢!”他说得很重很严肃,就仿佛教育犯错的士兵一样。他不容分说,立马断开网线,拔出了优盘。她气得脸色都变了,一转身,倒在了床上,委屈地哭了。

㉑他看了那个优盘,才猛醒过来,是自己太紧张了,自己根本就没把工作优盘带回家。这个优盘里面存放的是女儿的学习资料,上次人家拷给他的,他一时竟忘了。

㉒多年之后,她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一篇解密文章,讲的是我国的一艘潜艇在海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忍不住把这本杂志拿给他看,问道:

㉓“你们真是这样的吗?”

㉔“比这还要惊险呢。那次出来,我不是先去疗养了十天吗?”

㉕“你也不说!”

㉖“不是要保密吗?何况说了,你更担心了!”

(选自《2022年3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