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红河州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 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B、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C、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了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D、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课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狄是先秦时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后习惯上把除华夏以外的四方少数民族称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 B、中车府令是古代太仆的副官,级别虽属中等,却常因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而成为皇帝的心腹。 C、赵高是秦书法家,官全丞相。秦始皇驾崩后,主使发动沙丘政变,扶持公子胡亥登基。后手握重权,铲除忠良,指鹿为马。 D、御史一开始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始,慢慢成为监察朝廷官吏的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御史前而书曰”中的“御史”即为监察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均立下过功劳。蒙恬与弟蒙毅都深受秦始皇宠幸,在当时名噪一时。 B、秦始皇巡游天下时死于沙丘,秘不发丧。赵高欲立公子胡亥为帝,在害死公子扶苏后,又欲铲除蒙氏兄弟。 C、秦始中被安葬在成阳后,公了胡亥登基。他听信赵高谗言,先将蒙毅关押于代邑,又将蒙恬囚禁于周阳。 D、蒙恬被朝延逼迫吞药自杀时,说自已被杀是因为修筑城墙而挖断了地脉,实则是他内心幽愤的委婉控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②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 , 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也,高祖甚知之。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寻领射声。太祖即位,委遇弥厚。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代莫及。丁母忧 , 葬竟,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使纲纪代拜,遣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还府。九年,服阕,迁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为领军,与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许之。湛尚居外任,会华、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住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知太祖信仗景仁,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彭城王义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 , 景仁对亲旧叹曰:“引之今入,入便噬人。”乃称疾解职,疏累上,不见许,使停家养病。湛议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以为太祖虽知,当有以,终不能伤至亲之爱。上微闻之,迁景仁于西掖门外晋鄱阳主第,以为护军府,密迩宫禁,故其计不行。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晓其意。其夜,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景仁,犹称脚疾,小床舆以就坐,诛讨处分,一皆委之。代义康为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拜毕,便觉疾转笃。太祖谓不利在州司,使还住仆射下省,为州凡月余卒,时年五十一,曰文成公。

(节选自《宋书·殷景仁传》)

【注】①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下文的“少帝”“太祖”分别指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刘义隆。②射声:古代官名。③纲纪:州郡中主簿之类的官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投知己书

[宋]张耒

      五月日,某谨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得其悲欢好忌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悭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成见于其容 , 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普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谍哉?惟其专意一心事其枝,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

      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都塞情感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挚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 ,脱忧危解逼仄 ,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阻遏望富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宣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 , 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遗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愚,饰然文,若有所得。某之于丈,虽不可谓之工,热其用心,亦已专矣。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麟之文尝欲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导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

(选自《张来集》,有删改)

【注】①燠(yù):暖。②通仄:窘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范雎曰:“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也。已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

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于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秦王跽曰:“先生奈何而言若是!事无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秦王亦拜。

(选自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范雎曰:“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此四者下乃所谓无王已然则叔焉得不倾而念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 , 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社稷。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卒无秦王。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

秦王惧,于是乃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昭王谓范雎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父。”

(选自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有删改)

[注]①阿保:左右近幸之臣。②为:在。③陶:穰侯的封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④御于:受制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