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抢分模拟试卷(七)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科举中朝廷分配给各州郡的录取指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东南州军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因此,冒户现象较为严重。开宝五年,宋太祖下诏:“诸道举人,自今并于本贯州府取解,不得更称寄应。如从化外至者,先投牒开封府,奏请得旨,方许就试。”据《贡举条例》,仅有户籍还不行,颁实际居住在本贯才合格,“虽有户籍久离本贯者”,则要有命官担保方可。南宋绍兴十一年,新增加了对考官的户籍审查。朝廷命各路转运司在乡试前,先行登记各州长官的户贯情况,禁止本地人充任本地主考官和监考官,以防利用亲属和乡党关系作弊。宋代科举户籍制是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机制,发挥着维护科举质量和选拔程序的作用。——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科举户籍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科举户籍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设置科举户籍制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