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实践

(一)龙虾

    ①龙虾外形美观。它的首端顶梢有一对大约一分米长的触须,长须中还有两个短须。须根两侧凸出一对约一厘米长的眼珠,好看极了。触须下是嘴,嘴巴下长着两个七八厘米长的大钳,是用来挖洞及保护自己的锐利武器。龙虾的中端是腹背部,长着四对钳爪子,那是用来划水的桨和登陆用的足,腹背部被坚硬的盔甲保护着,盔甲上布满了凸点,像天上的繁星。龙虾的末端由五片扇形鱗甲组成,鳞甲边缘长成锯齿形状。

    ②龙虾在陆地上行动之时便是人们捕捉它们的好机会。它待人是先礼后兵。当你要伸手去逮它时,它总是尾扇作凳,竖起两钳,一伸一伸地左右摆动,很像是在向你问好,也像是赔不是,它一直后退着,退了很远才转头溜掉。当你伸手抓它时,它是决斗士,不停地张合摆动着双钳,触须像雷达一样不停摆动,一旦你被它钳着,保证你喊爹叫娘。无论你怎么叫,怎么甩,直至拧断钳子它也不放松。

    ③龙虾的繁殖率很高,河沟田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它也是我们这里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老少皆宜。

(1)、第①自然段写了龙虾的首端、中端和末端三个部分,其中首端主要写了、嘴巴和大钳,把龙虾的“”这一特点写清楚。
(2)、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大意。

第②自然段:

(3)、读划“         ”部分的语句,请你圈出至少四处描写龙虾动作的词语。如果要给这段文字配一幅插图,你觉得下面哪一幅图与这段文字的描写最匹配(     )。
A、   B、   C、    D、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虾全身披着五片扇形鳞甲,用来保护自己。 B、人们捕捉龙虾最好的机会,就是龙虾在水里的时候。 C、龙虾在“我们”这里常被作为桌上的菜肴。 D、龙虾的钳爪子是用来挖洞以及保护自己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高窟

    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②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③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lún)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mó)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kuà)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④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bó)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⑤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影戏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________以牛皮和驴皮作为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

    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颈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________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________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课外阅读。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1966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月球-10号”。这颗人造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因为这颗人造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其实,当时人造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起飞后55小时,飞船里的一个氧气罐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降落在太平洋上。人造卫星或飞船生了“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要合算得多。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个星期的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人造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

课外阅读。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士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白蚊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工、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土白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对堤坝造成很大的危害。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米,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F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量必将成为现实。

昔日旧粮仓,今日理想村

佚 名

①在嘉兴市的王江泾镇陶仓运河畔有一片数百亩的莲花沼,旁边建有两间粮仓。这里曾经是当地居民储存谷物的粮仓。后来,粮仓经历过一次火灾后便被废弃多年。现在,粮仓已经被翻修建造为陶仓艺术中心,成为王江泾镇的地标建筑。

②陶仓艺术中心的建筑师将原有的两个粮仓作为展厅空间,并设计了两个弧形的红砖连廊,高度层层递进。游客可以顺着连廊从两侧来到艺术展览馆的中心和画廊,而粮仓的东西两端被用作货运出入口。这样,连廊就实现了人和货物的分流效果。连廊不仅改变了整体建筑的入口方式,也创造出新的商业和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艺术博物馆的配套空间,连廊还容许艺术展馆向外扩展出一部分展览空间,并设置餐厅、咖啡店和纪念品商店等设施,用以辅助和支持整个艺术中心的运作。

③陶仓艺术中心的设计不仅精巧,还很美观。高耸的墙面上,是用红砖垒出的小麦穗图案,人们仿佛看到了粮仓的过去。通过像纪念碑一样的砖墙结构,人们好像听到古老的粮仓重新在与这个世界对话。在粮仓里,用莲花图案装饰的地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张张碧绿的大荷叶,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如同锦缎般华美。

④陶仓艺术中心吸引了各地游客,他们无不感叹:“____”它用现代砖块连接着粮仓的旧砖,既是对过往记忆的致敬,也是与新世界的对话。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