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一课一练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呼出。 ②为设果。
①杨氏之子同样利用姓氏做文章,机智而不失幽默。
②杨氏之子没有直接应对反驳,作为晚辈,显得有礼貌。
③委婉作答来否定“此是君家果”,说明杨氏之子没有底气。
④杨氏之子用“未闻”这样的否定句式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一儿以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____。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李惠拷皮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小儿②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④ , 诸儿竞走⑤取之,唯⑥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⑦。
【注】①尝:曾经。②诸小儿:小伙伴们。③游:玩。④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⑤竞走:争着奔过去。⑥唯:只有。⑦信然:真是这样。
【附参考译文】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着奔过去抢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尝,真是这样。
请在古文和译文中用横线画出王戎判断路边的李子是苦的原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