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小学六年级语文选择题

选词填空:

他怀着( )的心情告别了妈妈。

A、沉重 B、繁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这天,抹黑脸
    每当农历正月十六,大兴安岭下查巴奇的鄂温克族都要抹黑脸,这奇特的日子,在古老的阿伦河畔延续了几百年。
    以前,过了元宵节,鄂温克人又该上山打猎了。而正月十六往脸上抹点黑,其意是他们不怕鬼不怕狼不怕风雪不怕一切。
    抹黑脸的这天,尽管大兴安岭依然白雪皑皑,鄂温克人还是早早起来迎接旭日。年轻人带上狍皮帽子,穿长毛皮袍,取来锅底灰或者墨汁,跑出传统的柳条墙,你追我赶,尽情地互相往脸上涂抹,好像抹得越多越黑才是最无畏最勇敢。而老人和孩子在谁都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在脸上只抹一道黑,然后孩子向老人施请安礼,老人把孩子搂进怀里,至此老少的意志统一了。
    抹黑脸以后,人们去古榆树下祭敖包神、熊神和山神,表达虔诚与对大自然的崇尚。更多的人相互串门,喝白酒吃兽肉,问候节日,表现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兴旺。既然鬼和狼都不怕,年轻人便无拘无束了,他们在冰雪之中狂热地欢跳,唱那支谁都会唱的民歌:
    富饶美丽的家乡,奋发向上的民族,
    坐落在大兴安岭下,森林里摸爬滚打,
    鄂温克是勇敢的鹰,为了美好的明天,
    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向前大步跨。
    这回荡在大山里的歌声,温润着这不是节日的节日和甜美的生活.也振奋着人们的精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小月亮

张君超

    农村人除了春节过得相当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为这与庄稼收获有关。我从六岁便和母亲开始下地种田,一泻千里的鲁西平原,黄绿层接不穷,一如海浪涌动着希望和激情。我实在不喜欢钻玉米地,矮小的身子还够不到玉米棒,走不好还会把脚迈到某位老人的坟头上,一边祷告,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出如迷宫般的屏障,顾不得汗水,顾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头发上、眉毛上、浑身上下沾满了白色玉米穗屑儿,样子极其狼狈不堪。

    那时候,父亲刚师范毕业在离家很远的乡镇教学,大多数时间我是和母亲度过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我们把玉米捡拾到地排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途。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地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旁边就是豆地,农村人种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成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地用镰刀把它割下,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乡下没有煤气,就连烧蜂窝煤也是点着数。母亲把豆子和玉米洗干净,倒入井水,木头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至今我仍记得清楚。揭开大木头圆锅盖后,满屋子里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气息,母亲试着捏了捏,直到她说“熟啦”的时候,我才把口水咽到肚子里。直到成年,我仍然对豆类的食物情有独钟。

    在异乡生活了八年,每过中秋,心里依旧怀恋乡下的暖月清辉,万物静寂,口齿生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