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海南省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香港回归、邓小平理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举一反三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秋收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的原因。并指出中国革命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二   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及其开创者。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正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开创性探索,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编自王炳林《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归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因素。
(4)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国梦”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广西位于岭南地区,简称“桂”,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各族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打通了南北水路,为秦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障。同年,秦军攻占了岭南,随即建立了桂林、南海、象等郡,岭南正式纳入秦朝的版图,也开启了岭南融入中华文明的进程。自秦朝以来,灵渠在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各族人民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1944年初,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10下旬集中15万兵力进攻桂林城,中国守军进行殊死抵抗,史称“桂林保卫战”。不足2万的桂军在民众支持下利用天然岩洞筑成的工事进行顽强抵抗,誓死不退。此役,3位将军殉国,数百位军官牺牲,一万多名士兵战死,谱写了抗战史上一出慷慨悲壮的英雄史诗!桂林保卫战是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会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阵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5月6目至8日在广西调研。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摘自《光明日报》(2024年05月09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