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20各地中考语文新冠疫情模考精选50题!(含答案解析)52 2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方舱医院是指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它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

    2020年2月,为了应对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国家卫健委及相关单位在武汉建立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13座新型的“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可增加床位上万个。

   

    【材料二】

    3月1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武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社记者:武汉的“方舱医院”有别于传统的方舱医院,是中国首创。您认为方舱医院在建设和使用上取得了什么经验

    王辰:方舱医院确保了三项基本功能:一是隔离,把病人收到隔离场所,切断和家庭、社会的接触所造成的传播;二是治疗,对轻症病人给予符合疾病特点和规律的医疗照护;三是监测,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加重并迅即转送到定点医院接受强化医疗。方舱医院的建设有三个特点:一是大容量。使用会展中心、体育馆、厂房、仓库等大空间场所,能迅速收治大量病人。

    最初启用的三家方舱医院即提供了4300多张床位,仿佛“吸引机”一样,把大量滞留于家庭的患者一下子都“吸”到方舱里来了,显著减少了社区传播,可以满足一般医疗要求,加强了患者救治。二是高速度。运进基本的医疗设施,方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建成。方舱划分出污染区、缓冲区和非污染区,达到“三区二线”的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三是低成本。利用现有场所,仅增加床板、隔板、床头柜等,改造好临时厕所、盥洗池等,接入基本设施即可。其他花费,亦低于或至少绝不高于普通医院。

    【材料三】

    3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与健康”首席记者唐纳德·麦克尼尔接受了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主持人蕾切尔·马多的采访。

    马多问麦克尼尔,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美国只能采取避免人群聚集、感染者居家隔离等措施,对此怎么评价。麦克尼尔认为这种思路是完全不正确的,美国可以借鉴中国的做法。他解释说,中国采取了看似糟糕的“封闭隔离”措施,其实是为落实“主要措施”做准备——这些“主要措施”就是“检测,检测,再检测,然后找到病毒”。

    他说,当中国发现发热患者时,患者会被直接送至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患者在发热门诊测量体温,然后进行白细胞检测,半小时后即可判断是否得了细菌性肺炎;再接着做流感检测,以便诊断是否得了流感。如果病因是上述两类,患者就被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如果病因并非上述两种,患者还得拍个肺部CT,通过肺部的CT片子,医生可以初步研判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双肺有磨玻璃影,患者就会被安排做核酸检测,确诊后将很快被带到方舱医院等地方接受治疗。

    对于方舱医院,麦克尼尔给予高度评价。麦克尼尔认为方舱医院能有效隔离患病人群,将疑似、轻症病人与医院里的重症病人分类管理,这一体系也竭尽所能地确保了医疗系统不致崩溃。

(以上材料来源于长江日报、新华网、文汇报等媒体,有改动)

(1)、依据【材料一】中示意图和【材料二】,说说为什么选择这13个地方建“方舱医院”。
(2)、请你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画线句“方舱医院”的定义进行修订。
(3)、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中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经验。
举一反三
材料一 “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

(摘编自《“小城故事多”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年5月7日)

材料二

(以上数据来源于《宝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点燃》,新华网2024年5月14日)

材料三 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

(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视新闻网2024年5月9日)

材料四 “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

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

(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年5月7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