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九年级历史综合练习(一)试卷

每一座城市都见证着自身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武汉是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还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溯源】

    在武汉市区南5公里的盘龙湖畔,考古发现的盘龙城证明武汉地区早在3500年前就有城市的历史。

    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筑夏口城。初始的夏口城是军事城堡,建城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战略意义。三国时期,刘琦抗击东吴孙权建了鲁山城,其位于汉阳龟山山麓,同样也是一个军事城堡,直至南朝、唐初仍然具有军事城堡的功能。……

    公元1465—1487年汉水在龟山以北经过并与长江交汇,原来汉阳龟山以北的土地由汉水分割形成了汉水北岸的汉口。此后,以武昌、汉阳、汉口三镇为核心的城镇群发展格局形成。

——摘编自《大武汉—江城的近代城市演变史》

材料二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不特为楚国之咽喉,亦为九省通衢。九省之货皆于此转输,虽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材料三

近代的武汉,从三个封建市镇开始形成统一的武汉市,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之后,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等20个国家来汉,并在汉口开辟了英、法、德、俄、日五国租界,15个国家建立了领事馆,殖民者在武汉开办工厂、银行、洋行,他们创办的学校、医院和教堂遍布武汉三镇。

——余炳文《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

材料四

    【近代探索】

近代武汉名人

人物

入选理由

张之洞(1837—1909)

 

黄兴(1874-1916)

 

材料五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天堑上修筑的第一座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钢架多孔桥,始于武昌蛇山,止于汉阳龟山,于1955年开始动工建设,并于1957年建成通车。

——摘编自熊康《武汉城市建设之桥梁综述》

    材料六  2020年初的武汉因为病毒,成了最热的词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努力,无数“最美逆行者”全力奋战在一线。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抗疫一线

一位环卫工人表达的心意

火神山医院被外媒称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攻克病毒科研工作者按照“战时状态”推进科研攻关

人民子弟兵奔赴抗疫一线

(1)、依据材料一,说出武汉最初的城市功能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汉口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理由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口被列强划为租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请在表格空白处写出这两位历史人物当选近代武汉名人的理由。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武汉长江大桥是在哪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代表性成就。请再列举一项在此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
(6)、依据材料六以及在“全国战疫”中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谈一谈你的感悟。
举一反三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嘉兴南湖游船

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建设之路】

图①:农业生产合作    图②:手工业生产合作     图③:公私合营

【创新之路】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人类的智慧推动历史不断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伟大工程】

材料一

   战国时蜀郡太守李冰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率领民工十万,耗时18年建成。鱼嘴将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利用水流动力学的原理,实现自动分流,自流灌溉。……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摘编自《都江堰千年延续的管理解码: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视角》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国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长江水文测量记录和地质勘探数据,反复论证,采用“管柱钻孔法”,保证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价大为降低。……其碑文记述:“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三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英勇气概……长江大桥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 秦海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国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长江水文测量记录和地质勘探数据、反复论证,采用“管柱钻孔法”、保证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价大为降低。……其碑文记述:“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三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长江大桥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 秦海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任务二【杰出领袖】

材料二   邓小平的主要事迹

1920年,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1949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率军挺近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解放了南京等广大地区。

1978年12月,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开篇。

1982-1984年,与英国谈判,正式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权。

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整理自       张曙《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任务三【卓越理念】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面对被排斥在西方主导的治理体系之外、国际战略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的严峻形势,我国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得以快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国际形势和自身发展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其同体”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国在全体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态治理等领域页献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策"。

——摘编自王新影《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前景展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