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义乌市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逆论

柳宗元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谓“贱妨贵、远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乱?

        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 , 而可含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因也。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者,盖言任用者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者也。

        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乏大本也。为书者,斯言,著一定之论,以后代,上智之人,固不惑于是矣。自中人而降,守是为大,据以致败乱者,固不乏。晋厉死而悼公入,乃;宋襄嗣而子鱼退,乱;贵不足尚也。秦用张禄而黜穰侯 , 乃安;魏相成、璜而疏吴起,乃危;亲不足与也。符氏进王猛而杀樊世,乃兴;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灭;旧不足恃也。顾所信何如耳!然则斯言殆可以废矣

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臲卼而不安,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混然而已。救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而欲世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及化者,天下为不少矣, 然而早有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注]①悼公:不是嫡子,但被大臣拥戴为王。②子鱼:宋国公子,很有才干,但不是嫡子。③穰侯;秦昭王的舅舅。④成、璜:成,即季成,魏文侯的弟:璜,即翟璜,魏文侯时的上卿。⑤臲卼(niè wù)动摇不安说。⑥咻(xiū): 象声词,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这里指信口胡说。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 间:侵凌 B、为书者,斯言 执:坚持 C、后代 遗:遗害 D、晋厉死而悼公入,乃 理:治理得好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不乏                   去今之墓而葬 B、以致败乱者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C、宋襄嗣而子鱼退,乱       度我至军中,公 D、而欲世多有知者可乎?      吾属今为虏矣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依据历史事实,论证了其中三逆的合理性,批判了维护腐朽势力的公侯世袭制、等级制和任人唯亲制等腐朽政治。 B、作者驳斥了腐儒们盲目师古,反对新兴力量的谬论,还斥责了胡乱著书立说之人把这些谬论传播下来、贻害后世的罪过。 C、文中叙述秦昭王用张禄废穰侯而使国家安定,秦二世亲近赵高族灭李斯而导致亡国的事例,对比鲜明,体现了作者任人唯贤的进步观点。 D、柳宗元在文章中敢于驳斥古人的观点,体现了他进步的思想和大胆的改革精神,同时也直接展示了他变法失败后内心的悲愤和激愤之情。
(4)、给下面句子断句。

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②顾所信何如耳!然则斯言殆可以废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 , 乃召弘正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有删改)

【注】①[季安]田季安,田承嗣之孙。②[騃(ái)]无知。③[田承嗣]字承嗣,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军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发撾,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 , 纠剔奸盗,不得旋 ,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