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绍兴市某校初三(1)班开展“水乡·绍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资料查阅

【甲】150000000岁的大鱼,卒

    2020年到来了,但长江白鲟没有等到,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结论其实延迟了十多年。根据这些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应在2005-2010年之间。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恶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它游入了不朽的《诗经》和中国民谣、传说里,连周朝的祭祀礼都提到它。但在20世纪,面对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被高大的水坝挡住,被孔洞越来越细的渔网拦下,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停止了游动。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月8日)

【乙】江河水清鱼先知

    水好不好,鱼最清楚。经过多年治水,我省八水系之一——曹娥江的水质,是否有改善?绍兴打算问问江里的鱼。

    近期,绍兴市水政渔业执法局和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开展了一次有关渔业资源的调查,最终结果显示,绍兴全市目前共有鱼类86种、贝类9种、虾类3种,受到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采集到的鱼种数量较上世纪80年代记载的有所下降,但是其中有不少新发现,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查还在曹娥江下游江段发现了野生中华鲟。

    “去年7月,还有渔民在曹娥江捕到了大量刀鲚。”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祝尧荣告诉记者。“我小时候经常能见到刀鲚,后来就越来越少见了。”祝尧荣说,“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量刀鲚已经在曹娥江的一处淡水区域‘扎根’,说明这些鱼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不打算回到大海了。”

(摘自《浙江日报》2016年3月8日

活动二:数据分析

活动三:实地走访

声音1:我们住在河边的人现在舒心不少,前些年开始,政府通河道,挖淤泥,空气都好了不少,还时不时看到有人到河里来钓鱼,许多人围着看热闹,要是以前,这河里的鱼都不敢吃。一到傍晚,我家小孙女就喜欢拉我来河边逛,人都能多活几年!”市民马奶奶开心地说。

声音2:“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大江大河和小微水体,都落实到了人。河长制的深入推进,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责任心,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水质变化,而且也增强了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绍兴市嵊州市某街道周河长说。

声音3:“印染最耗水的环节就是染色,但这种瑞士进口的冷染机不需要水和蒸汽就能染色,非常节能。传统的染缸染色,每印染一吨布需耗水30~40吨,而冷染机整个印染过程无需用水,只是在前处理的煮布环节和后处理的水洗环节合计用水10吨左右。”绍兴市柯桥区滨海工业区某公司副总王先生说。

声音4:“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决策上马了重大水利工程,尤其是随着新昌钦寸水库、诸暨永宁水库的建成蓄水,绍兴市大中型水库数量增加19座,既增强了防洪能力:又大大增加了蓄水量,扩大了市民的“大水缸”。方一方面,要持续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广大市民要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马处长介绍。

(1)、小越是你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他带领组员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一)时,看到了两则新闻,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小越:这两则新闻的标题特别有意思,你更喜欢哪一个?

我:

小越:你说得真好,有理有据!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符合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最好还能抓人眼球。

(2)、根据活动中获得的材料,小州提炼并整理了一份“调查结论”,打算用在“水乡·绍兴”专题板报中,其中某项结论有信息错误,请帮他找出这一项。(     )

“水乡·绍兴”水资源水环境调查结论

结论1:2018年绍兴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国际公认缺水标准,绍兴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结论2:2018年绍兴市水资源总量较上年和多年都出现负增长的状况。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决策上马重大水利工程,增加了蓄水量,扩大了市民的“大水缸”

结论3:曹娥江下游江段近期发现野生中华鲟和大量刀鲚,这说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环境中,虽然水质没改变,但鱼的适应能力却在增强,它们不打算回到大海了。

结论4:在人类的高大水坝与细孔鱼网面前,长江“活化石”在21世纪初停止了游动;同样,水质的下降,捕捞的增加,也使绍兴市水域的鱼类数量较上世纪80年代记载的有所下降。可见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产、生活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鱼类的生存繁衍。

A、结论1 B、结论2 C、结论3 D、结论4
(3)、在本次活动的成果展示中,小越打算向同学们介绍近年来绍兴水资源保护利用中的举措成效 ,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带他整理要点。
举一反三
语文实践活动。
        50前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50年来,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们用雷锋式的行为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
      【学雷锋】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分别概括主要信息。
        材料一: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材料二: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由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展开,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北极燕鸥
      ①在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②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人类虽然为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而追踪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人类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夏天的太阳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提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③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往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④不仅这些小动物,就连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有人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在一个小岛上,一头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试图悄悄地逼近一群北极燕鸥的聚居地。然而,它那高大的身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这时,争吵中的燕鸥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高高飞起,轮番攻击,频频向北极熊俯冲,用其坚硬的喙雨点般地向熊头啄去。北极熊虽然凶猛,却回击乏术,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只好摇晃着脑袋,踮着屁股,鼠窜而去。
      ⑤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项呢绒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真是北极的神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玩土的日子

张雁林

    城里的人很讨厌土,因为土会弄脏人们的衣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那大多是尘土,是土的一种形式,不能完全代表土。

    我所喜爱的土,是那种干净而潮润的黄土。

    在我小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土有时就成了我们的玩物。最为常见的是打土仗,一群小孩子在飞来飞去的土块里寻找乐趣。打土仗是很有意思的游戏,当然,首先得不怕脏,不要怕土弄脏了衣服。村里有很多土堆,从野地拉回来的带点潮湿的黄土,准备晒干了垫驴圈羊圈用的。打土仗的时候,我们分成两伙,每伙占据一个土堆。然后用手攥一些土蛋,放在一旁,冒充炮弹,跟着占据有利地形,一声吆喝便向对方发起进攻。

    那些土蛋虽然个头不小,但里面稀松,即便砸在头上,也是有惊无险。如果砸在脸上,不过鼻子有些发酸,从嘴里吐几口泥水而已。那时的我们打起土仗来,意气风发,仿佛上了战场的战士,喊声震天的响。结果不用说,是双方都成了灰头土脸的家伙。那时,我们常常下午散学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分成两伙开了仗。打上一仗,兴尽而归,然后筋疲力尽地拍去身上的土回家吃饭。

    打土仗是个孩童的游戏,但往往可以窥出一个孩子的秉性。

    有的孩子打起土仗来身心投入,如同真的如上了战场。这样的孩子凡事做到认真二字,不论智力如何,能够守住做事的根本。长大后即使考不上大学,做不了大买卖,成不了大人物,也能一路踏实走过来,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的孩子打起土仗来,只把那当成一场游戏,不很认真,玩上一阵,占了一点便宜,便偷偷地跑掉了。这样的孩子一般学习较好,或者爱好干净,但为人较为自私,遇事没有担当。有的孩子打起土仗来喜欢高声吆喝,策划指挥,脑子比较灵活,嘴巴也上得去,长大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出人头地。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也有的只有打起土仗的时候认真,其他没有认真的时候。滴水可见苍穹,大多时候是准确的。

    当我离开了故乡,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一个人走到野外,望一望远方。有时俯身抓起一把黄土来,就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一些人和事,以及我的童年,和童年里那些打土仗的日子。我的童年是贫瘠的,犹如我的故乡。记得有次和朋友谈起了童年。朋友说现在的孩子如何幸福,有多少好衣服穿,有多少好吃的吃,有多少玩具玩,而我们那时有什么呢?有一块糖就能幸福好几天呢。朋友问我羡慕吗?我想了一下,没有回答。如果要我和他们的童年交换一下,我是不会同意的。我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我之所以没有回答朋友,是因为怕说出来她不会相信。

    打土仗是我童年时代最为热衷的游戏。我就是属于那种打起土仗来特别认真的人,有时弄得满头满脸都是土,回去的时候还得把裤带解开,抖出灌进肚里面的土。回家免不了要被母亲数落几句,说:“又玩土,不好好学习要玩一辈子土的。”我还没有从打土仗的兴奋劲中缓过来,毫不理会母亲的话。我留恋我的童年,因为我的童年时代可以尽情地玩土。那种畅快劲儿,没玩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也是想象不到的。现在城里的孩子可以到商场里玩沙子,沙子是白色的,是人造沙子,很干净。一群孩子挤在一个鸟笼大的地方,没有了那种气氛和感觉,也玩不出豪情来。我看到那笼子里面的孩子,有时竟然为他们感到可怜。是啊,这样的童年有什么好?虽然有吃不完的好东西,但是没有一个畅快,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玩土的日子大多是在小学。那时的我们,下课后也常常玩些打仗的游戏。即使打仗也是离不了土的,因为常常打着打着就扑到了地上,沾了一身的土。我记得有一年的冬天,班主任陈老师给我们头天晚上留了作业,但全班除了一个女生做完,其余的都没有做。有的是向来不做,最主要的原因是那几天晚上演录像,香港拍的《射雕英雄传》。我们晚上都去看录像,门票是一毛钱。有一毛钱的进去看,没一毛钱的呆在录像厅外面听。那时候人们穷,有时为了一毛钱,我不得不想办法,明着要不出来,便是偷也要从母亲的兜里偷一毛。有时明的暗的都不行,就只好站在录像厅外面听了。听也听不清,只听里面拳打脚踢喊声震天,便在外面想象着郭靖又学到了谁的功夫。就是因为或看或听录像而误了做作业,陈老师要惩罚我们。我们班四十五个人,除了那个女生都站了起来。陈老师见竟然有这么多学生没有做她布置的作业,万分恼火,找来一根扫帚柄子,每人五下。那时是冬天,我们都穿的挺厚,陈老师的棒子打在我们身上声音很大,传到里面不过如同挠痒痒而已。有的边挨打边偷笑,陈老师更是恼怒,高高挥起,重重落下。不一阵子,教室里便被我们身上的灰尘填满了。当陈老师提着棒子站到我跟前的时候,我看见陈老师额头上淌下汗水,头发稍上还挂上了尘土。

    陈老师喘着粗气,伸手摸了把汗,对我一声断喝,把手拿出来。于是我的手掌结结实实挨了十棍子,疼得我龇牙咧嘴,跳起老高。为什么揍我十棍子,而且在手上,我没敢问。只是疼痛之余,我对陈老师说,陈老师,您的头上全是土啊。陈老师那时是个二十一二的姑娘,顿时红了脸,扔掉棍子赶忙走出了教室。

    从二年级到小学毕业,陈老师一直是我的班主任。她留着短发,有一颗好看的虎牙,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在我的记忆里,陈老师是我遇到的绝无仅有的一位老师。那天,陈老师泛红的脸庞和挂满尘土的发梢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想,陈老师那天一定是气坏了,否则,为什么没有发现教室早已被被我们身上的尘土所淹没?

    上了初中,开始注意个人形象,也懂得了干净,再也不玩那些与土有关的游戏了。但对土的记忆却一直深刻在脑海里。有时有了玩土的冲动,但是马上又打消了念头。世上的事往往如此,过了那个阶段,有些事就变得陌生而遥远了。伴随着对土的淡漠,人生似乎也沉重了许多。生活的压力,生存的艰难,有时把人逼得好生不爽。累了,疲倦了,走到野外抓起一把土,看着它们从指缝里流走,仿佛从指缝里流走的是日子。土,这种最为平凡朴实的东西,有时竟也变得那么丰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使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文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场道:“使用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

    ①她是个懂情调的人,因为爱梨花的白,她让丈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梨树还来不及开花的时候,丈夫就去了国外。再后来,梨树花开花落,果青果黄,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她却只能守着梨树守着相思过日子。每年梨树的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美。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墙外打探。

    ②她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到屋里去。她家的围墙不高,孩子们费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爬上来,站在围墙上,就可以够得着树上的果实。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子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再后来,面对孩子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可冬春时节,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她的心头。

    ③梨树上的果子没有哪一个能真正等到成熟就都告慰了孩子们的馋劲。孩子们喜欢她的大度,大人们喜欢她的善良。

    ④但终于还是出了事。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在医院里躺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一出院,孩子的父亲就提着斧子径直来到她家,要砍掉她的梨树,说留着这棵梨树终是祸害,不定谁家的孩子又会从树上掉下来。她觉得他这样做有些无理,四邻更是觉得他太过蛮横,自己的孩子贪嘴受了伤,怎么反倒怪起了别人。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抢起的斧子落不下去,悻悻地作罢。

    ⑤这件事使她觉得很无趣,便生了去国外与丈夫团聚的念头,于是办了签证变卖房产。哪知道第一个跑来要买她房子的,竟是那个要砍掉她的梨树的男人。

    ⑥于是房子易了主,院子里的梨树便有了新的主人。新主人还是不容梨树存活,搬来的第一天就要将树砍倒,但被邻居们劝住了。他们说,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

    ⑦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还是听了大家的劝,扔了斧子,放梨树一条生路。自此,梨树仍在院子里开花、结果,仍有四邻的孩子在围墙外打探,艳美枝头的果实。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围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孩子们都说他吝啬,邻居们也认为他太小家子气,不就几个梨吗,何必这样宝贝着。

    ⑧转眼就是秋凉,一树的梨黄澄澄的。他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摘了一箩筐,又拆去了墙上的防护网。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大家都说,原来这树上的梨不是酸的,原来会有这么甜。

    ⑨自此,梨树在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围墙上的防护网也是安了拆,拆了安。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每一年的秋熟季节,小区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长成诱惑。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⑩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梨树的,他觉得,他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为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

    ⑪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

【注】①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选文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罗布泊的春天

    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

    极目四望,寸革不长,浸漫荒漠,无尽凄凉。

    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鼓低洼处,孔雀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疏勒河,四面八方的河奔涌而来,变蜜荒为水乡。

    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然而,曾几何时,筑坝截流,疯狂水利。上游来水减少,绿洲日渐干涸。最终,滴水无存,人烟断绝,干风不度,飞鸟不来。“汇水之地”成了“死亡之海”。

    汇水退去,呈现盐売,罗布泊成了超级钾盐储蔵地。建矿修厂,开采钾盐,少不了机械、车辆,也就少不了加油站。

    2002年10月,中石油在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彩钢房,挡不住太阳,也挡不住风。一场沙尘暴下来,屋里全是沙。睡觉起来,床上是一个人形。

    2007年5月13日,前任站长走了。我来了。我来了,一干就是八年!四个人一条狗。

    没去过的人想象不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半根草都没有,更别说树了。当地人说,有草有树,就不是罗布泊了。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我不甘心,就试着种。从100多公里外拉来土,把油桶割掉一半盛上土,这回总没盐了吧。可是,不管种什么,没几天就蔫了。有盐的土养不活。没盐的土也养不活。

    “死亡之海”连空气都容不得绿!没绿就没绿吧,更难过的是——没水。没电。没路。没人。除了我们,难见活物。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为啥?没路。不但没路,也没信号,全靠运气。

从汕站去公司,出发前我将提前说一声,我啥时候走的,大概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我。找不着活人,就收尸。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含盐的沙地一块一块地翘起,好像东北平原刚犁过的地。东北的地是松软的,这里不是,硬得很,敲开一块里面全是盐。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差点儿送了两条命。我带员工小刘开车从罗布泊出来,才走了80公里,轮胎后面的钢板就断了,走不成了。那天也倒霉,原计划晚点儿走,对方打电话催,我们就起个大早,带上两瓶水,不到五点就摸黑出发了,没想到半路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咋办?不能等死,只能回去喊人。我把水给了小刘,说我去喊人。他说我去!我说我是站长听我的,你在这儿等着,太阳出来就躲车后去,中午趴到车底下。这两瓶水要省着喝,准备撑两天,可不敢一会儿就喝完了。离开小刘后,我走了十几公里就迷路了。又热,又渴,又累,一头栽倒在沙子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响。我想,我可能活不了了,余纯顺就是这样死的。正在绝望,来了一辆矿山的车,把我救了。我来到矿山,给派出所报警。所长赶紧带人赶过去。赶到的时候,小刘已经虚脱,再晚一步人就没了。

    从那儿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来加油的,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问一声,师傅,你到哪儿去?如果说去玩,我就说你別去了,有可能把命玩丢了。如果说去探险,我就问东西带得全不全?水要带够,油要带够,手机号要留下。很多人不知道水的宝贵,一仰脖儿就光了。我看到这样喝水的就生气,说你不要这样喝,水是救命的!他问那咋喝;我说抿一口就得,留着万一。出事都在路上,车一坏,一躺说不定几天,没水咋弄?不是吓唬你,到时候想喝自己的尿都没有!

    跟没路一样,没水同样困扰着我们。我刚去的时候,要买水,60块钱一方,买完雇车拉到站里。里外里,水贵如油。我就把用水控制在一个月三方,每人每天一暖壶,吃喝洗涮就它了。洗脸像猫,抹两下就得,洗澡更是做梦。别说洗澡,连洗脚都不行。我规定不许洗脚,洗完脸水留着,给狗喝。它太可怜了,舌头整天伸着。所以,戈壁滩没有女人。男人不洗澡,臭就臭。女人不行。

    没水都能凑合,关键是没电。来车加油了,就打着柴油发电机发电,发好电了再加油,加完油就关机。为省柴油,也为省机器。白天加不成油,地表温度高,汽油都挥发了,出来的全是气。咋办:晚上干!白天休息,晚上通宵营业。周围要加油的都了解,天不黑不来。白天偶尔有从外面来的,就敲我们的门。所以,白天睡不好,晚上没觉睡。作业的方法很古老,先提一桶水,浇到加油机上降温排气,然后发电加油。加完油就没电了。谁能想得到没电的日子怎么过?可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白天太阳借光,晚上星星点亮。

    工作难,生活也难。自己做饭吃,洋白菜,土豆,就吃这个。总吃这个!把人都吃成了土豆。送菜的进来,天这么热,別的菜也带不成。韭菜带来就是一坨水,西红柿烂成酱。如果有拉沙的车进来还好,把菜拌上水埋在沙子里,拉到油站还能吃。说实话,天太热了,也不想吃饭。光喝水,人都肿了。早上五点半出太阳,彩钢房晒一个小时就成了蒸笼,根本待不住。温度计往地上随便一插,就是70多摄氏度。厚底劳保鞋穿上没用,隔着鞋烫脚。刮风也没用,全是热风。热浪滚滚。刚来的时候,我天天流鼻血,一流一个多月。人热得受不了,连加油机都晒黑了屏。

    日子再难,我们也没一个怂的。坚守油站,坚守罗布泊。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

    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雨棚下搭了一个窝。

    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

    我定时看去,突然,哗的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