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名称 | 使用朝代 | 文献记载 | 范围 |
西域 | 汉唐 |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汉书·西域传》 | 广义: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狭义:指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 |
西洋 | 宋元明 | “进贡西洋布于宋” ——《重建清真寺记》 | 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
西方 | 明末清初 | “敝地总名为欧逻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太西、远西、极西。” ——《西方答问》 | 指欧洲,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同义 |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西方”概念之探源》
请从上表中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