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0年中考历史综合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1983年的43倍扩大到21世纪初的60多倍。

材料三: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使自己从中受益,而且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道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1)、依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4)、依据材料三、四,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举一反三
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日本、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近代历史上它们之间关系的战与和、亲与疏,都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变化。据此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日本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机的?
(2)20多年后,强盛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迫使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哪次会议协调的?这次会议上签署的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条约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使美国对日宣战的是哪一事件?中、美等26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盟的标志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积极扶持,推行什么政策?
(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等国的关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分别访问中国,中美、中日建交分别是哪一年?
(7)中美、中日建交后,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请写出两例。
(8)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你认为中国要进一步稳定发展,应该如何处理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或2050年,美国将是唯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经济对比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钢产量

(亿吨)

汽车产量

(万辆)

水泥产量

(万吨)

欧共体

885

270.3

1.0920

936.4

11120.3

美国

426

117.0

824.4

824.4

6405.6

  




——摘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跨国公司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例如把需要高科技和庞大资金的项目放在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美其美】

材料一: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互联互通】

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宫。长安城商贾云集,学子荟萃,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气势非凡宏大……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城,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丝路杂音】

材料四: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美与共】

材料五: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