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佛山市狮山镇2020年九年级历史毕业生适应性检测(一)试卷

据题18图推断,1972年中国迎来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举一反三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经济交流】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

【文化交流】

材料四:

【政治交往】

材料五: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翻开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他提出“②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四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