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燕山区2020年九年级历史5月模拟(一模)试卷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所以,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发展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上唐朝是“坊”“市”分开,宋朝是打破“坊”“市”界限。

材料三:近代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职能,工业建筑的大量涌现成为其最鲜明的城市景观。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工厂主摆脱对水力的依赖,在兴建厂房时能够且倾向于将厂址选在城市中心地区,以获取充足的劳动力、原料供应和便利的销售渠道。

材料四:工业城市周边的河流既为机器运转提供动力,又成为市内工厂排放污水的极佳场所。……受到污染的饮用水是诱发热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主要因素,极大威脉了工业城市居民的健康。…煤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原料后,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充分燃烧和废气处理装置的缺乏,使得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后就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所用到的化学药品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材料五:英国对工业城市空间结构进行调整的规划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8-1875年间是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

①1848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其标志着近代城市规划的兴起。

②1866年頒布《清洁法案》开始,卫生法案强制要求地方政府保障街道和住房的卫生条件。

第二阶段1875-1909年间是以住房问题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

①1875年颁布《技工和劳工住房改善法案》

②1890年颁布《工人阶级住房法案》地方政府对不卫生住房(群)进行治理成为法定义务…

第三阶段1909-1939年间是以综合治理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

①1909年颁布了《住房与城市规划诸法》

②1925年《城市规划法案》

材料六: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是: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域乡统筹示范区、京津算生态环境支撑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唐、宋都城的布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蒸汽机的应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根据材料五概括英国对工业城市治理的特点。
(6)、根据材料六,说一说京津冀三地区功能定位中的内在联系。
举一反三
世界经济经历了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你完成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 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 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 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必然结果。跨 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使隋朝丝绸之路的主线西移,又形成众多支线。唐太宗时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从长安出发可到西藏再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新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南北,运河沿岸的扬州面对出海口,连接陆路丝绸之路,沟通南北往来,成为国际交往的门户。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还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余人,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材料四 乾隆九年,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它的执行,使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历史的进程,也使统治者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而不自知。

——摘编自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