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练

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正确;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写错误。

(1)、闭关政策曾经有利于防御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  )
(2)、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
(3)、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
(4)、华侨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举一反三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海上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图

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五: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鉴交流】

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中国贡献】

材料三: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作用。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③________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④________的发明导致发现了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美好未来】

材料四: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灯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