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练
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A、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举一反三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开垦荒地 ②改造荒山旷野 ③开发边远地区 ④开垦草原为耕地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使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
下面表格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清朝前期的( )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康熙9年(1670年)
乾隆8年(1743年)
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数
1920万人
1939万人
15000万人
1000万人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课前、课中、课后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前、课中、课后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前、课中、课后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