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如图。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    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举一反三

历史总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三:

材料四:当人们回首20世纪时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处在大变局之中,各种社会思想的演变、竞争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反省的是什么事?这件事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出现的危机后来怎么解决的?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说明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3)据材料三和四回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共出现了什么严重失误?后来所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探索成功与否取决哪些因素?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琵琶记》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87.8% 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 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 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 实现了公私合营。”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随后,他颁布法令,开始了改革……改革带来了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应合理的司法体系……从此,俄国开始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材料四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150年前,一位美国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改革历程……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正如清朝诗人黄遵宪所说:“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大改造的完成对当时的中国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俄国、日本走上改革之路对本国的影响。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有何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