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

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下图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

——中国三农信息网

材料三: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俗话说的好:“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写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情况及发生该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3)、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举一反三
判断对错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为“农民伟大的创举”,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意,得民心。故犹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它不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解决了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没有解决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同时,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把它称为“农民的一伟大创举”。-----------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以上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号后填“C”

①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人民公社体制弊端,解放农村生产力。{#blank#}1{#/blank#}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对土地拥有了所有权和经营权。{#blank#}2{#/blank#}

③中国农村改革由于顺民心得民意,所以一开始便顺利展开,并迅速普及神州大地。{#blank#}3{#/blank#}

④中国农村改革对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作用。{#blank#}4{#/blank#}

⑤邓小平认为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异军突起得乡镇企业都称得上是“农民的伟大创举”。{#blank#}5{#/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