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闽侯县2019-2020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

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唐太宗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史称“开元盛世”。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材料四: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区”,当年的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

——2018年“长安与世界的对话”部分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皇帝恢复“藉田之礼”的目的,并写出唐朝发展农业的另一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唐都长安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前期社会的特征。
举一反三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