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 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 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 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 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 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

    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 将是万水千山。

    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 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 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 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

    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 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 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 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

    一片憧憬。 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

    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 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

    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 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 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

(1)、情感梳理: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父亲情感的变化。

→憧憬→

(2)、句段作用:开篇由大平原风光写起,有哪些作用?
(3)、品味语句: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 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 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

(4)、标题作用: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净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散 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看山老爹

高深

       ⑴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⑵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

       ⑶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

       ⑷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⑸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⑹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⑺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⑻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瘠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

       ⑼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心这个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

       ⑽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

       ⑾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

       ⑿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四季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

       ⒀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⑪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三登泰山

韩天衡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凌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〇〇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午后时分,又登上了景观台,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瞰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现,美极。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久久地站立在景观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⑦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⑧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自警;“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自励。

     ⑨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

(摘自2019年04月05日文汇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跟着父亲去直播

赵立新

①父亲是个农民,这几年,他摇身一变,成了新晋的“网红”,每天在老家的河沟中、滩涂里、潭穴处等地,网上直播网鱼捕虾,捞抓水中的野味。由于直播内容精彩,关注他的“粉丝”多达10万,引来不少商家投放广告,此外,直播时,还有“粉丝”给他“打赏”。

②成绩不太好的我,想到父亲风光精彩的直播生活,厌学的情绪便在脑里蔓延。我想,读书能有什么用呢?又苦又累的,父亲没上过什么学,不照样在网上有很高的人气嘛,直播的收入也很可观,我也想和他·样,当个轻轻松松、边玩边赚钱的直播“网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他迟疑了会儿,欲言又止,最后淡淡说了句,等你把这学年读完了再说吧。我暗喜,觉得退学有戏!

③很快,寒假到了,天,父亲带着我去直播收渔网,他穿着防水裤,站在齐腰深的潭水中,一边小心地挪步,一边收着网,网中不断有鱼出现,直播间里一片热闹。

④但收到一半时,父亲发现有段网被拖走了,卡在深潭底下的石头缝中,拉不上来,“下面一定有‘大货’(指体型大的鱼类),把网都拖拽走了,快拉上来看看!”直播间有粉丝说道,“对,快下去把网拉上来!”附和的粉丝越来越多,父亲迅速脱去防水裤,一个猛子扎入潭底,速度快得出乎我意料,他在水底忙了好一会儿,然后浮出来,换口气后,又潜了下去……尝试好几次后,网终于被取上来了,网内果然有一条大鲤鱼,直播间一片欢呼。

⑤直播结束,父亲已经嘴唇发紫,浑身发抖,冷得直打颤,全身湿透的他赶紧骑上电动车。带着我飞速地朝家赶。路上,他的冷颤打得更厉了,车带起的寒风,正毫不留情吹着他。

⑥“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敢潜入水底?”回到家后,我问父亲。“如果我不下去,粉丝们就会很失望,为了不掉粉,再冷,我都得下去!”父亲若有所指地说,“直播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轻松,‘网红’更不好当。”

⑦五一“劳动节”假期的第一晚,父亲又让我跟他去河沟里直播捕鱼,他用一根竹竿,在水草丛里轮番用力击打,里面的鱼虾便会被震晕,纷纷浮出水面,便可趁机将它们捞抓上来。因为灯光的吸引,蚊虫纷纷围拢了过来,然后叮咬我,让我的皮肤奇痒无比,我只能费劲地驱赶它们,并祈祷能早点结束直播,好回去,但父亲却不愿早归。

⑧好不容易熬到直播结束,父亲上岸后,我才发现他的大腿、手臂、脖子上,全是被蚊虫咬肿起来的包块,“水草丛里,蚊虫很多,被叮咬是常事,只能忍着。”父亲毫不在乎地说。

⑨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带我在滩涂上放地笼,在骄阳下钓鱼,在黑泥塘里摸鳖……开始我觉得有趣,后来就烦了,感觉又累又苦!

⑩期间,父亲还告诉我,有一次他划船,在溶洞里的暗流中钓甲鱼,直播时,外面突然下起暴雨,可他全然不知,暴雨很快引发山洪,洪水疯狂地涌入溶洞中,导致洞内水面猛涨,船也被冲走了,眼看着溶洞就要被淹没,好在,他水性好,体力充沛,拼命地在激流中游呀游,最后才死里逃生。

⑪我问他,你为何要去危险的溶洞里直播呢?父亲说,现在直播竞争压力大,只有不断创新,甚至要胃险做些奇特的新花样,才能不被淘汰。

⑫假期结束,我要回学校了,临别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任何行业的成功者,都有着别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不易,我也只是个短暂的小‘网红’,不是真的红,那些拥有渊博知识和真本领,对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人,才是真的永久‘网红’!爸爸希望有一天,你能成为那样的人!”

⑬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退学的念头突然不见了,我决心先要成为学习上的“网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