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秀实序

[宋]韩元吉

    ①吾友李秀实将主簿于余杭。贤士大夫相与言曰:余杭,小邑也。士之通经力学问而能成名以自立其家□,近推吾秀实之昆弟焉。故吾之徒岁时相与嬉游,诗章文字,相与唱咏而酬和,杯酒谈笑,相与欢呼而谐谑。今其皆仕矣,行有日矣,吾之徒岁时孰与嬉游? 诗章文字,孰与唱咏而酬和?杯酒谈笑,孰与欢呼而谐谑?以吾之私,固愿其留也。

②然而人之爱其人,亦将使其功名彰于时,而才业见于用欤?秀质之仕也,其将有遇焉者矣,则又言曰:主簿,卑官也。以秀实之所有,与今瀛洲、藏室①之选角逐于时,未知其孰为后先,而乃使之仆仆于令丞之末,以望上官之颜色,则功名其果有期,其才业果不至于掩抑欤?

    ③某遂言曰:夫玉,天下之至贵也。玉之孕于山也,块然无以异于石也,攻之则见焉,攻之至者,则其文益著,使世不用玉则已,如用焉,会期之圭璧,宗庙之罍䑝 ,吾知必于是乎取之矣。惟君子之于道也亦然,退然无以异于众人也,试诸事则辨焉。其所试者多,则其道益广。使世不用君子则已,如用焉,宰天下、运四海,皆君子之事也。然君子之在下位,虽治一官,与宰天下不珠,举一职与运四海不珠,贱其官而弗为,易其职而无所事,非君子然也。

    ④自天子驻跸于吴,余杭盖畿也。畿之任,非通官大人不处。以秀实之贤,犹惧其或不遇,则下焉者其何望我?虽然,秀实无以其官之微而贱之,无以其职之下而易之,循吾道而俟焉,其将有遇焉者矣。

    ⑤予久与秀实游,固矩其不乐于为彼而乐于为此也,念无以纾别者之意,因摭是以为赠。

(选自《宋代序跋全编》有删改)

(注释)①瀛洲、藏室:古代政府为了网络人才设立的文学馆与史馆。罍䑝léi jiá古代用以盛酒、温酒的礼器。

(1)、在第①段方框内填入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以下与李秀实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秀实兄弟对于儒家经典有着较深的造诣。 B、作者与李秀实交往时间很长,了解其为人。 C、李秀实曾与文史馆人才比试,未分出高下。 D、李秀实即将任官之地,属于当时重要地方。
(3)、文章第③段以玉比君子,请概括两者的相似点。
(4)、全文行文跌宕,感情真挚,请加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宠字昭公,沛国洨人也。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及莽篡位,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建武初,钦子躬为廷尉左监,早卒。躬生宠,明习家业,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 , 皆以事类相从。昱奏上之,其后公府奉以为法。三迁,肃宗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帝敬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其后遂诏有司,绝钻钻诸惨酷之科,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苦不畏慎。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惟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窦宪,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帝以问宠,宠对“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宪以此深恨宠。林卒被用,而以臧污抵罪。及窦宪为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郴、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后和帝闻之,擢宠为大司农,郴太仆,顺左冯翊。永元六年,宠代郭躬为廷尉。性仁矜。及为理官,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 , 务从宽恕,帝辄从之,济活者甚众。其深文刻敝,于此少衰。宠历二郡三卿,所在有迹,见称当时。十六年,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而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薨。

(节选自《后汉书·郭陈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登其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 , 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 , 东伐。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藏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天。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路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由、光,即许由、务光,远古隐逸之士。②木主:木制的灵牌。③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