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水画的意境》测试习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走出去”战略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要“走出去”,中国的优秀文化“软力量”也要“走出去”。而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知己知彼”。

     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至善至美”“中和为美”的审美追求,“周而复始”“虚实相生”的哲学思考,都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诸子典籍、服饰器物、风土民俗中提炼出的文化内涵,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底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习近平主席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每每在外交演讲中巧妙用典,“中国表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泛传播,“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文化思想越来越影响着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只有认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中国文化才有“走出去”的底气,“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③要做到“知己”,我们不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凸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展示了人类面对宇宙乾坤时的深刻思考、担当精神与共生智慧,其作品译介到欧美后受到普遍好评,刘慈欣本人也荣膺了“雨果奖”,为世界科幻文学殿堂贡献了“中国幻想”。世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只要在国外开独唱音乐会,一定会有三分之一的演出曲目是中国的民歌和流行歌曲。2018年5月7日,在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中,他又演唱了《绒花》《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紧扣时代脉搏,主动传播中国声音,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力。

     ④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就要着力提高文化诠释的能力,用符合对方语境的方式来诠释我们的中国文化。这些年,我国借助国际著名的电影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多种渠道,积极推介中国文化产品,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网页动画《十三五》便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让外国友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和接受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此外,我国青年学生也以说唱、街舞、桌游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学、艺术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到对外交流活动中。用别人能够听懂的方式来讲述,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才能真正做到“知彼”。

     ⑤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历史机遇,只有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世界才会在审美感中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阅读文章,说说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知己”和“知彼”。

举一反三
阅读白夜的《我喜欢读书》一文,完成小题。
①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②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了,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仿佛小鸟给关在笼子里。等到祖父说了声,出去玩一会儿吧!我就像脱缰的小马,高兴极了,跑到草地上,又是跳,又是唱。
③然而,我渐渐喜欢书了,大约在5岁时。有一天,我随父亲到9里以外的马厂街去。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一直走到家里,我才放下了书本,离开了三兄弟,我母亲说,这个孩子入了迷了。
④我是入了迷了,不看书,我在家里是个小孩子,不得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然而,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⑤后来,我在西南的塘沟集市上,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了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我完全进入诗配画的意境中去,什么烟雨楼台呀,红杏出墙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生活了。
⑥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我记得,我在半天内看完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真是走马看花了。古人能一目十行,我想,我大概也能一目十行,觉得很高兴。于是,我就喜欢一目十行读下去,读了好多书。
⑦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下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读二遍不行,再读三遍。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读出其中的味道来。《杜诗镜铨》,我就看了五遍;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看了七遍,如此等等。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⑧要知道书中说些什么,这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你要把书中的财富,变成自己的,那就要费功夫了。比如说吧,我把书合起来,复述书中的一段情节,只能复述大意,如果详细复述也不如书中的精彩。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得认真读啊,读啊。
⑨然而,书真是太多了,也不能光埋头在几本书中,又要多看。总之,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少看要十目一行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又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题。
                                                                                 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
       ①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事实上,雾霾的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的健康。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的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
②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
       ③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系在一起。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
       ⑤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⑥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⑦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内化为各自的理念,并将理念转成实践。
       ⑧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是打破纠结、直面环境挑战的时候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黑飞”不能再任性了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射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危险有多大】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①              

【市场规模多少】

    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

【出台哪些措施】

    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③              

(选自《香城都市报》2017年5月18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定要幸福

李良旭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一句精美的台词:“一定要幸福!” 这句话,也是人世间我们亲人最真挚的祝愿。可以峰回路转、可以迢迢渺渺、可以山高水长,但永远不能失去幸福,幸福才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18岁那年,天空洒满阳光。我背起一个简单的行李,就要走出家门,一个人出去闯荡了,心中弥漫着一丝兴奋和焦虑。母亲有些慌乱地从屋里出来,又塞给我二付手套,说道:“干活时,一定要戴着手套,不然会把手磨破了。”

       我心里不禁一阵酸涩。母亲为我整了整衣襟,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在外一定要幸福啊,如果感到不幸福就回家。”瞬间,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带着母亲“一定要幸福”的叮咛,我开始了独自外出打工。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也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我似乎总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虽然很卑微、很渺小,甚至在常人眼里有些可笑,不足挂齿,但在我心里却像一片大海,给了我一种巨大的力量和勇气。常常看到自己拥有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小幸福,从而使自己变得坚强、豁达起来。

       母亲打电话,开头第一句话,常常就是,“在外感到幸福吗?如果感到不幸福,那就回来吧!”这句朴实、温暖的话语,一直像清甜的甘露,在我心里荡起层层涟漪和缠绵,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我感受到了母亲那浓浓的怜爱和温暖。

       几年后,我带着一个女孩子回家。母亲见到那女孩子,脸上盛满了喜悦的笑靥。她拉起女孩子的手,只是一个劲的笑,好像不会说话似的。母亲忽然说道:“闺女,和我家娃在一起,你一定要幸福啊!”女孩子听了,脸上飞起两片红霞,羞涩地说道:“阿姨,他是很好的一个人呢,和他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母亲听了,仿佛一颗心重重地放了下来,连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带着母亲那句“一定要幸福!”的祝福和企盼,行走的人生道路上。我知道,在母亲的心里,没有什么能比儿子生活的幸福更重要了。随着岁月的增长,我知道,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努力、奋斗了。在努力、奋斗中,我享受到生活赋予我的那些丝丝缕缕的幸福,感受到了人间的妖娆和婆娑。

(选自《青年博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