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对如图所示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举一反三

中日隔海相望,近代以来恩爱情仇难以言表。我们依据课本内容,从近现代史的角度来探究两国走过的历程,也许会有所发现。
【同是天涯沦落人】
材料一  1842年8月,英国军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1)从材料来看,两国同样遇到外来势力的侵略。为富国强兵,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的地主阶级与日本的中下武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相逢早已不相识】
材料三  日军攻陷威海后,叫嚣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请列举条约中的一条款说明。
【得寸进尺侵中华】
材料四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了突然进攻。
(3)材料四显示的历史史实,意味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
【怎奈中华已腾飞】
材料五

(4)图一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哪一时代的结束?图二所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道路?
【抱残守缺又如何】
材料六   2014年1月28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27日决定,修改日本初中和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解说书,写明韩日争议岛屿(日本称竹岛,韩国称独岛)和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 2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强调,钓鱼岛是中国的。不管日方如何处心积虑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无法改变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基本事实。
(5)根据材料六,就日本这一做法,请你给中国政府提一条中肯的建议。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 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 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 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