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就需要人为干预生态修复活动,使遭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动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开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因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

(摘编自环保网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态修复现状》)

材料二: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生态状况变化是趋好的。三大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好转,而湿地生态系统还在退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例如一些区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河流干涸,湿地湖泊丧失。同时,海河生态功能和黄河自然水文过程基本丧失,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破坏严重。”

    从国际标准化来看,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四千美元时,开始环境污染治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八千多美元。在此条件下,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这意味着打赢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这场硬仗,还需要长期科学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域系统治理,以水为载体,以中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规划、统一整治。此外,还需在科技、标准、制度、立法等方面,加强针对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布局,建立面向新型污染物的防治体系。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质量拐点,中国准备好了吗》)

材料三:

    表:“十三五”部分重点流域治理后目前水质状况

图: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政府和社会合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分布

材料四:

    目前政府对环保行业保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已开始实施。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显示,“十三五”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三倍,环保产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中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旺盛。理论上,一个国家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通常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决定的,习惯于用单位国土面积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估算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量。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

    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5日《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及分析》)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各有15%的区域的水体还需要进一步治理,每个流域都存在只能用于工农业而不能供饮用的水体。 B、从治理后的水质状况来看,目前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还非常严重,经净化处理后可供饮用的水占比不到一半。 C、各流域经过治理后,到目前为止,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均有超过95%的区域的水体经净化处理可供饮用。其中,西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已经没有污染了。 D、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中,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两类共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垃圾发电和海绵城市则占比较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年以来,在政策指引和资金推动下,我国的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B、我国在场地修复活动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方式,这一修复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C、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在人均GDP低于国际标准人均GDP的条件下采取高强度行动,但并不意味着势必造成社会经济成本过高。 D、中国是一个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环保产业前景很好。
(3)、请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教育不能缺位

李建凤

    任何生命的逝去都会让人痛惜,一个年轻生命的凋零尤其让人扼腕不已。

     9月7日上午,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校内学生宿舍楼内上吊自杀。据了解,这名男生只有15岁,今年刚刚考入城固一中高一年级。该生还留有一封遗书,大致意思说:由于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在考进城固一中后,感到学习压力非常大,学校的环境无法适应,所以选择了离开。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屡见不鲜:

     2014年8月30日,西南林业大学一名大二学生代同学补考时被监考老师发现,在写下检讨书后,跳滇池自尽。

     2015年6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庄园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放学后在家中上吊自杀。

     2014年12月17日,深圳市光明新区长圳社区一出租屋内,一名13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在家中用校牌绳上吊自杀。

    ……

    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辛辛苦苦养这么大,一夕之间失去,痛苦可想而知。但在悲痛之后,不禁沉思: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为什么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珍惜?

    尽管每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透过事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即生命教育的缺失。若有到位的生命教育,他们又怎么可能如此决绝地将最可宝贵的东西轻易抛弃?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家长大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在教育上不惜重金,给孩子报这样的补习班,报那样的特长班,目的是想让孩子多学知识,多掌握些本领,以期将来孩子能出人头地。但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了最为根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如果生命都没了,何谈成龙成凤?

    生命教育,当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它首先是“人最重要、生命第一”的教育。人为万物的尺度,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故而生命高于一切,一切必须为生命让路。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己的生命最宝贵,他人的生命最应敬畏。生命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这样一个生命意识深入骨髓。

    先有生命意识的觉醒,然后才有生命智慧的摸索与习得。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磕磕绊绊,甚至会遭逢命运的大起大落。生命意识觉醒的人自然懂得,不是任何东西都值得以生命相搏。要教育孩子在遭遇挫折时,直面困难,而不是选择逃避和放弃。作为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亲人负责。

    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绝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

(摘自2010年9月10日《东营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教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5月28日),包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据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597所国际学校。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月31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阻会并对外宣布,并对外宣布,从2017年起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大类来填报。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行大类招生。部分985、211高校将不得不面临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符号智能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

    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年Newell和Simon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这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的构造系统等。Minsky从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存在人脑中。因此,在70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表示方法。到80年代,Minsky认为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Society of Mind(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会。以Mccarthy和Nilsson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学派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语义、演绎推理等。McCarthy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表示,在常识推理中以非单调逻辑为中心。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思路是“自上而下”式的,它的目标是让机器模仿人,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则来定义,因此希望通过把人类的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来使机器有朝一日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这一理论指导了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

——节选自《人工智能》

【材料二】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些都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依然严峻,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节选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三】

    近年来,一款名为“天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这款传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由北京一家公司研发,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据介绍,目前该骨科机器人已在全国不同层级医院应用,累计完成了3200余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同类型机器人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节选自《人民日报》之《机器人走进智能时代》

【材料四】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旦普及,那整个城市的生态将发生彻底改变。出租车司机将会失业,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价格会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绝大多数家庭不再购买车辆,而是随时随地租用无人驾驶的汽车。整个汽车行业保守估计将萎缩三分之二。与之相关的产业如石油、车险、4S店等将面临市场大幅缩小,无数人将面临失业。由于小区、商场和写字楼将不需要再修建停车位,房地产也会重新估价。

——节选自廖雪峰《人工智能时代的危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

    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摘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材料三:

    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員龙安志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正当其时,抗击了西方逆全球化风潮的兴起,迎合亚洲经济体转型契机。“虽然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加强共识后,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等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环保领域的合作,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他说,“在文明交互加深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领域合作将更容易。”

    此次大会还吸引了亚洲以外国家的参与。对此,龙安志说,与古代丝绸之路一样,沿线经贸文化往来的受益方就不仅限于亚洲。“随着大会的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关注,但最重要的是,亚洲各国立足自身的根基,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认识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摘选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新加坡《海峽时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除了分论坛之外,还包括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活动,括了各色美食节、电影节等.将促进亚洲文明合作。

    阿富汗“TOLONews”电视台报道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之同的和谐共生”。

    《印度教徒报》报道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相互理解和知识共享,有助于解决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近几年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摘选自《参考消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公祭当天,国家领导人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10万人以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将以国之名义沉痛祭悼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材料二:

    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国家公祭活动?

    张宪文①: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这些遇难者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国家设立公祭日,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计仇恨,而是要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凝聚起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记者:中国这次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宪文:为重大民族灾难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也是民族灾难、人类浩劫。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它要求人们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纪念活动不仅应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应该上升到国际层面,在国际上明文设立纪念日。

【注】①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

(节选自2014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第2版《以国之名祈愿和平》)

    材料三:

    (外联网2019年12月13日电)外媒关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日媒报道仅称“南京事件”:法新社报道指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忧虑的纪念日之一。

    美国华文媒体《侨报》报道: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来自各界的500余人,向8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默哀并献上白色玫瑰。

    韩联社称,中国选择在国家公祭日这天邀请文在寅进行国事访问,可能是为了在日本歪曲历史问题上,力争捍卫正义立场,实现中韩合作。

    此外,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世界日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和报道中国的公祭活动,并重点转述中方立场。

    日本NHK新闻网、朝日新闻等虽有报道,但都将此次纪念活动称为“南京事件”,只有每日新闻社提及了“南京大屠杀”一词。

    材料四:

    以国之名,我们呼唤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2日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圾垃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将迎来被称为垃圾分类“最严执法”大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意义非凡,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并写入十九大报告。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以上海为例,2015~2018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依次为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984.3万吨,增长十分惊人。实行垃圾分类后,既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资源;亦可将有害物及时处理,防止次生污染发生。垃圾分类也有经济意义。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垃圾分类投放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包括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而不同的垃圾,其后续运输和处理,也将形成完全不同的产业链条。有业内专家预计,一旦垃圾分类实施,全国垃圾处理行业将很快形成万亿以上的市场规模。

(摘编自《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材料二:

日本:规矩近乎“严苛”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看起来如此麻烦的事情,日本人却乐此不疲。喝完一瓶可乐后,他们会洗净饮料瓶,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桶中。瓶盖属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

美国:垃圾分类深入生活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

瑞典:垃圾分类成日常习惯

在瑞典,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摘编自《细致到近乎“严苛”的日本垃圾分类》)

材料三:

2013年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约4835吨/日,较上年增长3.3%,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将增长到约7200吨/日。从垃圾组成来看,近几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以厨余类为主,占生活垃圾组成的50%~70%。中心城区各区尚未建有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理设施,因此一些试点小区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只能混入其他垃圾中,由环卫部分进行收运,利用各区现有生活垃圾被运处置体系,经压缩转运后进行焚烧或填理处置。同样地,一些试点小区产生的有害垃圾(主要是电池)要么存在小区里无人收运,要么混入其他垃圾进行焚烧或填理处置。

(摘编自《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调研报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