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j】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卷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衡州新学记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 , 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以废忘。一视簿书期会之事 , 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 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扶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乾道:宋孝宗年号。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政者学之                       施:施行

②元元本                         本:探究

③则无道法守                     揆:准则

以废忘                         旋:随即

⑤皆乾道乙酉至官下               以:在

⑥居无何而学成                     无何:不久

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     盖:大概因为

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抑:还是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视簿书期会之事 一看到官府的文书档案、遇到施行政令的事情 B、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士人认为价格不便宜,又搬回原来的地方。 C、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三人管辖之地,安定有序,被称赞治理得好。 D、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并且(要)考虑辅佐国君、施恩于民的大事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君臣重视“学”就像农人重视自己的田地一样。 B、后世之人的学习条件更好,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不及先王之时的人。 C、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建造了石鼓书院。 D、文章结尾既表达了对王彦洪等三人的赞美,也对后世学者提出了希冀。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5)、文章多次提到学与政的关系,请结合全篇,具体说明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弘度,字摩诃,博陵安平人也。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下,至地无损伤。训以其拳捷,大奇之。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弘度妹先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头。”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一等,为武乡郡公。开皇初,纳其妹为秦孝王妃。寻迁襄州总管。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素亦优容之。上甚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皆曰:“诺。”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使者返,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帝默然,其事竟寝。弘度忧愤,未几,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广其地;欲强兵者,富其民;欲王者,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候,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