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了400倍 B、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模糊,轻轻地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再观察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小光照,用较小的光圈
举一反三

Ⅰ:黄河故道横贯曹县东西,全长74公里。故道东段的野鸭湖是平原地区少有的万亩天然湖泊;中段的界牌集水库,碧波万顷,鱼虾肥美,万亩芦苇,千亩桃花,景色宜人;西段的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海、万亩森林,是故道的三大美景,被誉为黄河故道休闲旅游的三颗明珠。 以下是黄河故道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野鸭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blank#}1{#/blank#}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lank#}2{#/blank#},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3)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blank#}3{#/blank#}。
(4)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blank#}4{#/blank#}。科学家根据细胞内{#blank#}5{#/blank#}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Ⅱ: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两种镜头,⑤⑥上的横线为载玻片,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5)①②表示{#blank#}6{#/blank#} ,③④表示{#blank#}7{#/blank#}。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的组合是{#blank#}8{#/blank#}。
(6)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图2放大倍数为{#blank#}9{#/blank#}。

   

(7)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blank#}10{#/blank#}。

植物的气孔由叶表皮上两个具有特定结构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大时气孔打开,反之关闭,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某研究小组取水稻叶下表皮创作临时装片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物像如图1、2所示。

(1)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小组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 欲进一步观察箭头所指的细胞,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B. 由甲到乙的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10×,则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100倍
D. 换到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保卫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结构

研究表明,气孔开闭与保卫细胞中积累K+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发现水稻叶片保卫细胞细胞质膜上OSA1蛋白受免诱导后活性提高,运出H+ , 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促进K+进入细胞,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物质。

(2)K+进入保卫细胞后,对细胞液浓度及气孔开放程度的影响分别为______。

A. 升高   开放B. 降低   开放C. 升高   关闭D. 降低   关闭

(3)图3中R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光照和CO2充足条件下,③的去路是。

(4)图3中水稻叶肉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主要路径是______。

A. ATP、NADPH→糖类
B. 糖类→ATP→电子传递链→ATP
C. 光能→电能→ATP、NADPH
D. 糖类→NADH→电子传递链→ATP

(5)图3中根细胞膜上的OSAI蛋白能将NH4+间化产生的氢离子转移至细胞外,防止细胞质酸化。类似的情形可以发生于叶肉细胞内的H+从______。

A. 类囊体膜→类囊体腔
B.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外膜间隙
C. 类囊体腔→叶绿体基质
D. 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6)水稻根吸收的NH4+除了合成谷氨酸外,还可用于合成。(编号选填)

①磷脂   ②ATP合成酶   ③纤维素   ④脱氧核苷酸

大多数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地闭合,称为“气孔振荡”,这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7)光照不变条件下,气孔开度增大,短时间内图3中五碳糖和④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

A. 增加   增加B. 减少   减少C. 增加   减少D. 减少   增加

(8)结合所学的知识。尝试解释干旱条件下“气孔振荡”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