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 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谦卑的人有福》一文,完成各题。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①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②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③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④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⑤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 , 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自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⑥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⑦谦卑是一种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⑧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随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⑨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蚊子,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像极一位技巧娴熟的“体操运动员”。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这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仙人掌和咚咚人

尤今

    ①贫穷,像是烈阳下的影子,无比清晰都地而又无比鲜明地盘踞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②那时,父亲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文化人,在怡保办一份曲高和寡的报纸《迅报》,我们一家子就住在一所简陋的木屋里,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然而,这一无所有的屋子,却同时又是无所不有的;日子看似苍白,整间屋子偏又闪着黄金般的璀璨亮光。

    ③为日子镀上金光的,是爱。

    ④鱼翅和龙虾是我们生活的绝缘体,可是,我们却有着比这更丰盛的东西,那就是书。

    ⑤书籍,一叠叠、一摞摞,堆得满天满地;即连空气,都漂浮着一个一个的方块字。

    ⑥父亲看书时,手中总握着笔,作眉批,眼和手俱忙,红色的蝇头小字,像标致的小蚂蚁,施施然地在书页间爬行。母亲看书时,全神贯注,那种极致安静的样子,有无可名状的美丽。在万籁俱静的当儿,书页轻轻掀动的声音,便是让人心魂俱醉的音乐。

    ⑦父母看书,也谈书:细声细气地谈、细水长流地谈。两人的语调,是如此的轻,是如许的柔,仿佛担心声调重了会使文字受到惊吓,一只只从书页中飞走。

    ⑧同样热爱文字而又彼此相爱,父亲和母亲,虽穷而不苦。

    ⑨成长后,当我回想这一段岁月时,印象最深的,不是饥饿,而是父母亲把目光镶嵌在字里行间时眉眼那份恬然的笑意。他们常常让我联想起沙漠中的仙人掌,生活里极端的贫瘠就像是无所不摧的龙卷风,可是,坚定的信念和美丽的理想却造致了他们无所畏惧的大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龙卷风再强,也击不倒他们。

    ⑩木屋子外面,有一条河,一条邋里邋遢的河、一条会呜咽的河。每当下雨,那河便哭,哭出大量黑色的泪;那泪,顺着低洼的地势,肆无忌惮地流进了屋子里,整所木屋也因此而氤氲着一种腐臭不堪的气息。就在母亲忙忙碌碌地以竹枝扫帚一下一下地将好似永远也扫不完的污黑河水扫出去时,不识愁滋味的伊文姐姐便欢天喜地的带着四岁的我和三岁的国平弟弟到河边去玩。河已停止哭泣,但是,水位涨得很高。姐姐把事先折好的纸船分发给我和弟弟,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道:“你们许愿,让纸船把你们的愿望送出去。”我傻傻地问:“送去哪里”姐姐沉吟了一下,然后,极有威严地说:“别多问了,问多会不灵的。”她的脸色庄严得像座庙,我当然不敢再多问了。五岁的孩子,到底许了什么愿望,现在已不复记忆了,然而,把盛着愿望的纸船放到河里去的那份雀跃,我却是记得的。

    ⑪不下雨时,姐姐便领我和弟弟在长而窄的泥径里寻找一个‘’子虚乌有”的“咚咚人”。她一脸神秘地说:“咚咚人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找到他,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我们齐声惊叫:“哇,这么神奇!”我心想,姐姐口里这“咚咚人”,不正像阿拉丁神灯里那个“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巨人吗?我和弟弟心驰神往,像两只失蜜的蜂一样,在又长又窄又弯的泥路上,倾尽全力,寻寻觅觅,然而,就算把整条泥路翻了过来,“咚咚人”依然踪迹全无。奇怪的是,一次一次的找,一次一次的失望,却依然乐此不疲地找。成长后,问姐姐:“你当时怎么会无中生有地弄出个咚咚人来把我们骗得团团转呀?”姐姐讳莫如深地微笑着说:“哪有骗你们!只要你们相信有,便有。”听懂了姐姐话里蕴藏的“玄机”,我豁然微笑。

    ⑫在那捉襟见肘的贫困岁月里,我们没有任何的玩具,可是,姐姐却在我们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树”,我们很努力地浇水施肥,虽然那棵树始终长不出果子,但是,姐姐却教会了我们,有盼望便有快乐,有憧憬便有幸福。

——选自作者博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卖汽水的人

周作人

①我的间壁有一个卖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里左边的一角,有两间房屋,一间作为我的厨房,里边的一间便是那卖汽水的人住着。

②一到夏天,来游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从汽水厂用一块钱一打去贩来,很贵地卖给客人。倘若有点认识,或是善于还价的人,一瓶两角钱也就够了,否则要卖三四角不等。礼拜日游客多的时候,可以卖到十五六元,一天里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

③这个卖汽水的掌柜本来是一个开着煤铺的泥水匠,有一天到寺里来作工,忽然想到在这里来卖汽水,生意一定不错,于是开张起来。 自己因为店务及工作很忙碌,所以用了一个伙计替他看守,他不过偶然过来巡阅一回罢了。伙计本是没有工钱的,伙食和必要的零用,由掌柜供给。

④我到此地来了以后,伙计也换了好几个了,近来在这里的是一个姓秦的二十岁上下的少年,体格很好,微黑的圆脸,略略觉得有点狡狯 , 但也有天真烂漫的地方。

⑤卖汽水的地方是在塔下,普通称作塔院。寺的后边的广场当中,筑起一座几十丈高的方台,上面又竖着五支石塔,所谓塔院便是这高台的上边。从我的住房到塔院底下,也须走过五六十级的台阶,但是分作四五段,所以还可以上去,至于塔院的台阶总有二百多级,而且很峻急,看了也要目眩,心想这一定是不行吧,没有一回想到要上去过。塔院下面有许多大树,很是凉快,时常同了丰一,到那里看石碑,随便散步。

⑥有一天,正在碑亭外走着,秦也从底下上来了。一只长圆形的柳条篮套在左腕上,右手拿着一串连着枝叶的樱桃似的果实。见了丰一,他突然伸出那只手,大声说道:“这个送你。”丰一跳着走去,也大声问道:

⑦“这是什么?”

⑧“郁李。”

⑨“哪里拿来的?”

⑩“你不用管。你拿去好了。”他说着,在狡狯似的脸上现出亲和的微笑,将果实交给丰一了。他嘴里动着,好像正吃着这果实。我们拣了一颗红的吃了,有李子的气味,却是很酸。丰一还想问他什么话,秦已经跳到台阶底下,说着“一二三”,便两三级当作一步,走了上去,不久就进了塔院第一个的石的穹门,随即不见了。

⑪这已经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丰一因为学校将要开始,也回到家里去了。

⑫昨天的上午,掌柜的侄子飘然地来了。他突然对秦说,要收店了,叫他明天早上回去。这事情太鹘突,大家都觉得奇怪,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掌柜知道了秦的作弊,派他的侄子来查办的。

⑬三四角钱卖掉的汽水,都登了两角的账,余下的都没收了存放在一个和尚那里,这件事情不知道有谁用了电话告诉了掌柜了。侄子来了以后,不知道又在哪里打听了许多话,说秦买怎样的好东西吃,半个月里吸了几盒的香烟,于是证据确凿,终于决定把他赶走了。

⑭秦自然不愿意出去,非常的颓唐,说了许多辩解,但是没有效。到了今天早上,平常起得很早的秦还是睡着,侄子把他叫醒,他说是头痛,不肯起来。然而这也是无益的了,不到三十分钟的工夫,秦悄然地出了般若堂去了。

⑮我正在有那大的黑铜的弥勒菩萨坐着的门外散步。秦从我的前面走过,肩上搭着被囊,一边的手里提了盛着一点点的日用品的那一只柳条篮。从对面来的一个寺里的佃户见了他问道:

⑯“哪里去呢?”

⑰“回北京去!”他用了高兴的声音回答,故意地想隐藏过他的忧郁的心情。

⑱我觉得非常的寂寥。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亲和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貌,不觉又清清楚楚地再现在我的心眼的前面了。我立住了,暂时望着他彳亍地走下那长地石阶去的寂寞的后影。

1921年8月30 日在西山碧云寺

现代文阅读

人间最美初夏时

鲁北明月

    相比寒意料峭中的春红匆匆谢去,初夏才是人间最美的时光。

    这个时节有最美的风,南风吹笋,熏风入弦;也有最好的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有最美的绿。有最好的阳光,明而不媚,浓而不烈;还有最好的节气,小满和芒种。这个时节,北方的小麦正在灌浆,南方的水稻开始播种,感觉是场为期一年的四幕剧,喧哗的前奏与交代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是故事的精彩铺陈和情节的渐入佳境。

    初夏时节,万物生长,花自然不会少。譬如蔷薇,据说原名叫“墙藤”,亦名“墙蘼”。按李时珍的说法,因其“草蔓柔靡,依墙援而生”,故名“墙蘼”。“墙藤”“墙蘼”也好,“蔷薇”也罢,叫什么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凡有蔷薇的地方,那里就会有一堵如火焰般热烈的花墙,成为万绿丛中最为醒目的点缀。相比春天的梅、樱以及谷雨前花开时节的牡丹,初夏的花色大都是低调甚至内敛的,香樟、女贞、木兰以及楝树的花都选择开在树顶。我曾长久地抬头,远远地看一株楝树,看淡紫的花,细细碎碎密密地开在高高的树巅。那些花像是刻意避开人间烟火,选择与夏日的云天风雨阳光为伴,绚烂中平添几分含蓄与从容的奢华。郑振铎译本的泰戈尔《飞鸟集》中有佳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我认为绚烂一词远非字面的华丽。

    初夏时节,其实更宜观绿,杨万里有诗云:“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又和风雨二首》(其二)]各种质地的绿,在初夏的阳光里汪洋恣肆,层层叠叠,弥散着无穷的生命张力与赤诚。有一日闲走林间,头上绿盖如波,地上光影自动,就连空气里仿佛也浸润着浓稠的绿意和生命的律动。不过,最让人惊喜的还得是那些叶底再也掩藏不住的收获,那些曾经在春风里让人惊艳,在春雨里让人惋惜的花朵,正在初夏时节魔术般地幻化出缤纷的夏果。

    再看宋代词人赵彦端午睡醒来发现的惊喜,“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我猜想:赵先生大概率会当场采下那樱桃偷偷塞进嘴里吧。换作我,也是这副吃相。“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青的梅子,红的樱桃,黄的枇杷和紫的杨梅,初夏时节的阳光下、风雨里,所有事物都在不停地长大,不停地成熟,不停地圆满,不停地让人间热烈和丰富起来。

    那日走到构树下,看见成熟的构树果(又称楮实)像爆裂的红色绒球疏疏地挂在枝丫上,再次想起赵彦端。面对肥美多汁的诱惑,看看四下无人,我也采下一枚,扯一丝红红的果肉塞进嘴里,黏黏的,像桑葚。事后想起梭罗在《野果》中有关于草莓的一小段文字:“仿佛天意,初夏时咬开一个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颗红彤彤的心,勇气豪情顿时油然而生,一年余下漫长的日子里就能面对一切,担当一切。”

    当然,即使没吃草莓或构树的红果,在这万物葱、欣欣向荣的初夏,在这所有的美好正在奔涌而来的当下,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只管低调、谦逊和努力奔赴!就似那日看到的一株笋,不,应该说是一棵年轻的竹子,还没开枝散叶,但已经比所有的竹子都要高。年轻的竹子远远地伫立在竹林外围,初夏的风雨里仿佛正在微微抱拳躬身,轻轻地说一声:初来乍到,请多指教!

【注释】①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