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三)
有人说,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再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小时候跟随父亲上山挖一种叫做桔梗的药材,上山不久就找到了一片,于是父亲带着我挖。挖了一会儿,父亲看看还剩下五六裸没挖,就告诉我不要再挖了。我不解,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那几裸挖掉。父亲说:“要留下一点,让它们结出种子。如果全挖光了,明年再来就一裸也挖不到了。”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许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他的老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烤好几两鲜竹沥往往需 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铭记”“考验”“诚信”“坚守”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 作,700 字以上。 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
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少于7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了灵活变通,与时俱进。《荀子》中又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揭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