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翻身农民齐声高呼:感谢领袖毛泽东,感谢救星共产党。
材料二:(1953年)问题是从工业化引起的。工业的发展,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种植工业原料作物的农业地区和农户的增加,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太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必须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社为主要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杜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 年 |
1956 年 |
1957 年 |
|
工业总产值 |
343.3 |
703.6 |
783.9 |
农业总产值 |
483.9 |
582.9 |
604.0 |
工农业总产值 |
827.2 |
1286.5 |
1387.9 |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材料四: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五: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