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6-2017学年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融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塞外众多的游牧民族乘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南下陆续建立非汉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材料三: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材料四: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材料一 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 仰慕中国(注:指中原汉族政权)的文化,一意要改革旧俗……乃于公元493年,断北语,改姓氏,……奖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自此以后,鲜卑人就渐和汉人同化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