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 ②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 ③使用筒车灌溉农田 ④出现了城市的繁荣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材料一:图中历史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图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采取的主动政策,比如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中国古代史(上册)》朱绍侯等主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