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所得沉淀为BaSO3 , 后转化为BaSO4 |
B |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
C |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 FeCl2溶液部分变质 |
D |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 溶液变蓝 | 还原性:I﹣>Fe2+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试管(1)中紫色消失,试管(2)中紫色没有消失 | 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 | |
B | 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 | X具有还原性,一定含有醛基 | |
C | 先生成白色沉淀,滴加FeCl3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 Fe(OH)3是比Mg(OH)2更难溶的电解质 | |
D |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
A |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 |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 Br﹣还原性强于Cl﹣ |
D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序号 | A | B | C |
装置 | |||
原理 | 通入V升空气,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 当KMnO4溶液刚好褪色时,测定通入空气的体积V | 通入V升空气,测定U型管增加的质量 |
实验 |
试剂 |
现象 |
|
滴管 |
试管 |
||
| 0.8 mol/L FeSO4 溶液(pH=4.5) | 1 mol/L Na2CO3 溶液 (pH=11.9) |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 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
0.8 mol/L FeSO4 溶液(pH=4.5) | 1 mol/L NaHCO3 溶液 (pH=8.6) |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 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 |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 | 1 mol/L NaHCO3 溶液 (pH=8.6) |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