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易错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题集(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材料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关系在今天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人民与代议机关的关系上,“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二,在代议机关和行政、司法机关关系上,后者由前者产生,它们是单向的制约关系,而不是双向的制衡关系,即遵从议行合一的原则;其三,在行政、审判、检察机关之间存在着分工和相互制约,这和“三权分立”有本质的区别。

“三权分立”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相互制约、彼此牵制,那么,也就意味着代表人民意志的立法机关要受到非选民选举产生的力量的制约,这实际上降低了立法机关的地位,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落空,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对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推行“三权分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举一反三
 变革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这个“古典”时代有五个特征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它们是: (1) 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 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 (2) 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 (3) 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 (4) 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 (5) 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

——改编自卜正民、陆威仪《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钦定宪法大纲》(晚清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政府)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臣民的权力完全限制在“法律范围内”, 而“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大清皇帝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各项之自由权

皇帝有权罢黜百官、设职制禄, 宣战议和, 解散议院, 统帅海陆军, 总揽司法权等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据《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整理

材料三

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部分数字统计表

全国工农业总产值

总产值数

比 1949年增长

810亿元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77.5%

145.0%

48.5%

城乡人民收入

/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

农民收入增长

 

70%

30%

国家财政收支

总收入

总支出

结 余

382亿多

366 亿多

15亿多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等改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